北京两会特别策划|十年疏整促通向发展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8 11:00

通过环境整治提升,什刹海实现“还路于民”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

北京纺织仓库升级为首创郎园Station,成为网红打卡地 摄影/本报记者 李娜

“动批”经过“腾笼换鸟”实现产业升级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表面看,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的,过犹不及!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发展。只从北京的角度考虑是很有局限的,需要同天津、河北的发展联系起来考虑。恐怕要做些外科手术,适度疏解非首都的功能……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

——摘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

超大城市治理,一直是世界级难题。每座超大城市都面临着急速扩张所带来的建设管理跟不上需求增长的矛盾。北京也不例外。这些矛盾既是困扰城市发展的“大城市病”,“堵”住了京城的高质量发展,更成了百姓的一块“心病”。

习近平总书记为北京治理“大城市病”开出的一剂“良方”:疏解非首都功能。疏,既是治“增量”的办法,也是治“存量”的一种方式,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十年来,北京扎实推动疏整促,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看准抓手破解难点

梳理十年来北京的“疏非”历程,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本市积极谋划了多个牵引性、撬动性强的项目,作为疏整促工作的重要抓手。

第一是打通“窄马路”“断头路”。像东城区夕照寺中街、海淀区花园北路、朝阳区十里堡路、丰台区赵辛店村北坡道等城市道路,皆因拆违拓宽了道路。北青报记者近日回访花园北路,这里就曾是一条“窄马路”,原本9米多宽的道路被一层底商违建“占据”了大半边儿。如今,违法建设全部拆除,开墙破洞业已封堵,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第二是“拆违还绿”“拆迁建绿”。据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十年,北京在城市核心区和中心城区见缝插绿,累计建成334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来到东城区东四块玉路,路北曾经遍地违建。违建拆除后,园林绿化部门立即着手绿化,一个宽5米、长约500米的微型公园落成了,让百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第三是打通视域景观。最典型的是“银锭观山”美景重现。站在后海的银锭桥上,凭栏西望,远处蜿蜒的西山山脊一览无余。然而,这样的美景却一度被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新北楼遮挡。2021年,积水潭医院新北楼被逐层拆除,打通了景观视廊,唤回了北京人的城市记忆。

第四是协同治污。过去十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降幅超六成,空气质量实现根本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拧成“一股绳”,聚焦秋冬季重污染多发等突出问题,连续七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共同应对重污染应急,实现了区域“削峰降速”。

第五是治理城中村。最典型的是唐家岭拆迁腾退。唐家岭曾是北京当年最大的城中村,私搭乱建不仅破坏环境,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疏整促十年来,唐家岭新城、唐家岭产业园拔地而起,昔日城中村早已变身中关村公园。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2014年以来,北京连续开展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优先疏解四类非首都功能,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批发市场和部分教育医疗、行政事业单位。十年来,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亿平方米,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超过32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疏非”进程渐显亮点

纵观十年“疏整促”之路,从“拉开框架”到“绣花功夫”,从拆除违建到便民织补,从“腾笼换鸟”到创意价值……可以说,北京的“疏非”进程亮点频现。

这样的亮点体现在——精细化治理跟上来了。自2017年起,北京连续开展两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让“犄角旮旯”变为城市的“金角银边”。2021年,北京市完成首批8个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改造,改造中特别注意打磨小区中老与幼、坡与角、车与人、绿与白这四对关系,在精雕细琢中为百姓营造宜居空间。

文化味儿渐渐浓起来了。北京将“拆与改”“拆与创”“改与创”相结合,在海淀区五塔寺社区,600平方米蔬菜售卖大棚改造成文娱场所,补齐社区文化短板;在石景山模式口地区,拆违打造成历史文化街区,重现驼铃古道的往日繁华;在朝阳区,北京纺织仓库改造成首创郎园Station,让文化赋能工业遗址。

基本无违建区建起来了。以海淀区为例,2020年,海淀区各镇街逐步开始创建“无违建街道”。2021年,创建“无违建街道”升级为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并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专项行动——既要拆除存量违建,达到“场清地净”;还要遏制新生违建,强化违法建设源头管理。创建基本无违建区的探索实践,推进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美丽乡村多起来了。以朝阳区为例,2019年5月起,黑庄户地区小鲁店村、大鲁店三村、万子营东村、万子营西村相继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4个村累计拆除私搭乱建3万余平方米。借助疏整促的奇迹,修建停车场、治理架空线、建设配套设施……如今,朝阳黑庄户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首都品质亮出来了。随着疏整促工作的深入,北京“一核一主一副 、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明晰,四个功能彰显,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布局更加合理。中轴线、长安街展现大国首都形象和中华文化魅力;王府井、前门等热门商圈向高品质商业发展;三山五园地区向着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迈进。

百姓生活美起来了。以东城区为例,从2020年到2023年,百余处“美丽院落”新装亮相——天棚、鱼缸、石榴,先生、肥狗、胖丫,青砖、门墩、绿瓦,四合院内,摇扇自在人家。百姓消费模式也在悄然升级,仅前门商圈就云集了30余家老字号,保留纯正京味儿。

典型案例三大特点

“疏非”十年来,北京将“疏整促”分解为几十项具体任务,大大小小的案例不计其数。北青报记者择取三个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加以剖析。这些基层实践探索,为北京疏整促工作模式的成熟与定型积累了宝贵经验。

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北京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动员过程中,少部分居民不肯搬。“当时有一户,老人已经过世了,留下三兄弟。这三兄弟各有想法,都主张把房本写在自己名下,签约工作陷入僵局。”东城区永外街道李村社区书记吴晶回忆说,“我将三兄弟请到一块儿,打起‘感情牌’,算起‘经济账’,开诚布公地调解。一来二去,三方各有退让,且都得到了慰藉,心结自然就解开了。”

类似的经历不在少数。正是在社干们“跑断腿儿,讲破嘴儿”的努力下,望坛棚改项目实现当年征收、当年拆除、当年动工。望坛棚改项目生动诠释了北京疏整促善于做人的工作,用真心换取真心成为基层破解难点的最好方式。

另一个典型案例昌平区“昌盛模式”,则体现了北京在拆违过程中特别善于统筹各方利益,破解院中院难题。昌盛园社区共40栋居民楼,分属于21家产权单位,曾被圈出几十个独立小院,公共区域常年处于无人维护修缮的状态,违建四处可见。2020年,街道和社区两委通过党建引领、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方法,只用了61天,就将社区内500多处违建全部拆除修复。原先为了分隔不同区域产权的小院围墙也被全部打破,引入统一物业进行管理。

再看“动批”疏解项目,让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迁得出去、落得下来”。这一迁一落,关键在于“腾笼换鸟”中的制度设计非常到位。北青报记者日前走访河北沧州明珠商贸城,超八成商户是从北京搬过去的,陆春明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陆续开启,陆春明从北京动物园附近的服装批发市场,搬到100多公里外的沧州。为让北京的商户“落下来”,河北沧州提供租金减免、成本价购房、医疗及子女就学等多方位保障,并借助承接北京服装产业的契机,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如今,“动批”12个市场全部闭市,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标志性工程宣告收官。

记者观察

十年疏整促,善作善成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的殷殷寄语。2014年以来,北京市扎实、有序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把“难点”作为问题导向,把“善”作为方法论,把“作”当成具体的创新路径,把“成”作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绩观,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迈进。

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就像一台刀刃向内的外科手术。疏解中,面临的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经济利益问题;提升中,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无一不需要政府在每一步行动中,讲求实效、不务虚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十年北京疏整促历程发现,善作善成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善统筹、善创新、善宣传的“三善”工作法,成为疏整促中击破难点,干出“实绩”的“北京经验”。

善统筹。创建“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是专项行动的重头戏,北青报记者发现,坚持党建引领,主动给领导干部压担子成为各区的通行做法。在石景山区,临时党支部建在了拆违现场,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严格坚守不准当违法建设的保护伞、不准说情打招呼、不准搞内外勾结、不准从中谋利、不准散布负能量的“五个不准”原则;在门头沟区,健全考核督办工作机制,将各镇街专项行动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激活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体制;在海淀区,紫竹院街道实现治理基层违法建设“零冲突、零复议、零诉讼”。总之,“党建引领、压实责任”是全市各项疏整促工作顺利推进的根基。

善创新。在西城区,动物园批发市场的疏解是北京疏整促中的典型案例,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蝶变中,指挥部通过“产权换疏解”“税收推动”“减量平移”“股权收购”等多种方式,以“一楼一策”的创新模式为“动批”的疏解打开了新局面;在东城区,雨儿胡同的修缮整治没有经验可鉴,东城区在边调研论证、边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北京市首个“申请式腾退”和“申请式改善”政策体系,为老城街区更新提供了政策支撑;在丰台区,北宫镇推出宅基地建房一户一“码”监管制度,形成“人人都是违法建设监管员”的全民监管模式。总之,“一楼一策”“一户一策”“一园一策”是疏整促赢得百姓支持的“法宝”。

善宣传。在石景山区,“老街坊文明劝导队”的故事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他们发挥“老同事、老工友、老邻居”优势,以“情”入户、以“理”服人、以“法”劝拆,破除社区居民观望心态,让社区拆违的带动效应快速形成;在大兴区,在持续推进“无群租小区”创建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宣传,针对不同主体,引导各方合法合规出租承租和使用房屋,增强百姓的安全意识,提升市民抵制群租房自觉性,减少违法群租现象。总之,基层社干将心比心讲案例、讲情理是疏整促可持续推进的内生动力。

北京疏整促专项行动十年,从“善作”到“善成”,是以百姓心为心的积累过程,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刻写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王斌 解丽 赵婷婷 蒋若静 武文娟 张月朦 蒲长廷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记者观察 | 北京以创新思维抓疏整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十年老百姓身边对比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记者观察 | 北京十年“疏非”历程回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记者观察 | 疏整促:实践中的破与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十年疏整促探索治理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记者观察 | 十年疏整促,善作善成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十年疏整促通向发展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京城疏整促十年特别策划——《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