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起源
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传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但据考古发现,砭石是最早的医疗工具,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黄帝内经》中,针灸疗法得到了系统的描述,包括九针的形制和针灸的理论与技术。针灸在中国流行了数千年,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功效与作用
01
通经活络
针灸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淤阻的经络,保持气机通畅,改善关节麻木、疼痛、肿胀等症状。
02
调和阴阳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有关。针灸还可以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能够调节人体阴阳消长,保持阴阳平衡,有防病治病之效。
03
驱除病邪
针灸治疗可以驱除病邪,扶助机体正气,调节机体免疫力。
针灸后的四个注意事项
01
过度劳累不可取
在进行针灸治疗后,千万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因为身体的疲惫会让针灸效果也不是很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借助针灸打通人体的经脉。打通了经脉后需要进行调养,充沛的精力能保障针灸后身体得到尽快的恢复。
02
洗澡碰水不要做
针灸过后一定要把控好洗澡时间,一般情况下至少要等待两个小时左右,等伤口完全愈合之后再洗澡。针灸包含穴位埋线治疗、火针治疗、刺络放血治疗和小针刀等等这些治疗方法。在治疗过后,身体表面都会留下一定的创口,这时候如果洗澡会对创口处造成影响。
03
防护工作很必要
针灸是通过银针等工具来实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在完成针灸之后,一定要做好基础性的防护,千万不要着凉,否则它会让这个效果大大降低。如果是在面部、头部针灸,外出时最好佩戴口罩或者是质地柔软的帽子,以免被风吹或者受寒。
04
饮食搭配注意好
在针灸过后还要配合长期的饮食来达到调养和滋补的效果。针灸会对人体的能量造成的消耗,这时候借助饮食的补给才能够帮助身体尽快恢复。针灸后尽量吃一些比较清淡的食物,千万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牛羊肉,因为过于油腻的食物会让针灸部位分泌过多油脂,形成堵塞。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