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摄影季,提醒观众与自己和世界重建连接
恺蒂
2023-12-30
+ 关注

第九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通过摄影艺术提醒人们与自己、与世界重建连接的重要性。

由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联合发起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自2015年至今已走到第九届。本届摄影季于12月15日在厦门市集美区正式开幕。观众在此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地域、使用不同方法、表达不同内容的31场展览以及大量优秀的影像作品,重新思考当今时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摄影作为以视觉图像为主的媒介,其制作和传播天然便捷地突破文化、地理、语言的藩篱。在后疫情时代,摄影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持续思考在地化和国际化交流的尝试?通过包括摄影奖项的评选、专家见面会、主题对谈等,是否可以重建某种文化发展的共识?

世界何如?外国摄影师看到什么  

“年度阿尔勒”单元是特别的亮点,这个单元旨在向中国观众同步最新鲜的国际视野。今年7月,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以“意识状态”为主题,其中的七场精选展览来到中国展出。

在七场展览中,最早进入观众视野的就是色彩轻松明快的“姐妹情谊——北欧当代摄影群展”。作品整体风格鲜明夺目,展厅的设计也十分舒适。从纪实摄影到观念摄影,围绕北欧福利社会对女性友好这一共识背景,描述了其中不同社会族群的状态。让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丹麦女性摄影师弗里德·弗莱登达尔,展出的照片选自她的摄影书《青春年少》,是她对不同社会背景的青年人展开的融合商业和街头的拍摄。此外还有汉娜·莫迪的《憧憬之档案》,拍摄了收容所里女性的个性化肖像。这些摄影作品体现了北欧国家摄影的整体高水准。艺术家将社会议题与鲜明视觉风格结合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新鲜好看的同时也不失影像社会调查的意义。

艾玛·萨尔帕涅米,《像辛迪·舍曼一样自拍》

2022年,选自《花椰菜的两种携带方式》系列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在“年度阿尔勒”中的单独个展部分,出生于波兰的艺术家马切卡·阿特的《圣叶》让我感到十分好奇。马切卡·阿特因缘际会前往墨西哥非洲裔社区,三年间往返并拍摄那里生活的女性,比如保存草药知识的巫医和助产士,与这些人建立信任而获得拍摄私密镜头的机会。摄影师将女性的生产和自然的治愈力量结合起来,通过洞穴和荣格阴影的比喻联想,给当代人提供一剂镇静良方,也同时呼吁社会重拾女性蕴含的情感和自然的修复力量,不要一味回归速度与效率。

“年度阿尔勒”让人看到世界尤其是欧洲摄影艺术家目前关注的话题。“亚洲影汇”单元今年则以当代视角再次审视了东南亚境内陌生又熟悉的风景和周遭的境况。新加坡策展人李锦丽此次以岛群为基础,邀请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等地的东南亚艺术家,对东南亚岛屿国家的现实与想象做了一次影像书写。

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家作品包括诺尔的《婚礼2020》。2020年很多人的婚礼被迫推迟,诺尔让一场浪漫的婚礼在想象中发生于新加坡东海岸,借此提出影像的真实、虚幻与不可控世界的关系。泰国艺术家丘明走过泰国全境拍摄711连锁便利超市《便利的夕阳》。看似美丽的黄昏街景,对应丘明另一件影像作品:丘明从监视器记录镜头截取本地青少年抢劫便利店的片段,让诗意的现代化景观蒙上一层阴影。在“亚洲影汇”单元的作品背后,处处是虚实真假的想象、身份与寻根、莫名力量的伤害,我们借此了解到同一个大洲但是不同地域的共同关心点。

丘明,《便利的日落》

2019,艺术微喷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我们是谁?在地的风景更好  

每年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关注、引入国际摄影作品的同时,更关心华人影像艺术发展。围绕这一部分的展览策划和奖项设置,成为“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一年一度的重磅内容。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周遭创作者关注的议题,了解他们如何观察我所处的社会环境。

其中“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是我了解华人创作者的宝藏单元。“发现奖”向国际摄影舞台推广华人影像艺术家,今年由总共4位策展人受邀提名8位华人摄影师入围并举办个展:由陈旻提名的李丹和刘广隶;由傅尔得提名的拉黑和吴美琪;由何博提名的吴雨航和张兰坡;由姚斯青提名的btr和余果。

受邀参展艺术家呈现的主题和风格十分不同,从中可以看到创作者的偏好路径:客观对象的研究,比如李丹的《采风:风的若干采样》;个人生命史,如拉黑的《寺背》。但这些路径并非平行线,而是彼此交叉,显示出创作者的手法成熟。纵观8位提名者的展览创作,让我体会到,重新检视个体生命经验十分重要——它构成表达的内在冲动,也是影像反思内容的指向。

拉黑,《寺背》系列,2013-2018

收藏级喷墨打印,尺寸可变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这其中,我特别关注到以日常生活观察形成创作的两位艺术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吴美琪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物品的兴趣热爱,形成了她的一系列“静物拍摄”。而拍摄手法结合实物造景、拼贴和电脑技术,图像生成的过程也如重获新生。来自上海的艺术家btr则将持续不断的每日街拍,通过与AI的“合作”选取关键词,生成一组组图像的涟漪。btr过去三年间在上海等地各处公园街头拍摄的视频,被剪辑成影片《我记得》,如同一组幽默的城市曲,所记录的这一时段普通人的活动让人沉思、莞尔。

谁在创作?艺术并不孤单

除了关注华语创作者之外,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还特别推出了一个在地化的项目:“群岛计划”。厦门周围岛屿众多,而艺术也如同群岛散落。艺术并不只发生在艺术馆内,在集美区、鼓浪屿等地的生活休闲空间,都可以看到摄影季的辐射,邀请观众开启一场城市艺术漫步。

开幕周期间,我在集美区体验了一次特别的夜游活动。傍晚时光行走于集美大社,在传统闽南建筑群中探索平行展《到此一游.jpg》。由驻扎本地的策展人在大社联合社区艺术家和社区中的各类空间,形成街道中的“展览”,让艺术走入烟火气浓厚的社区中——这是一种对抗白盒子空间的鲜活方式。

其实,每一个生活个体,每时每刻都是影像创作者。如何在重建连接的同时保持自我,成为每个人面对的真实问题。如同土地和大树,在地性和多元化正是成长中互相滋养的共同体。本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经验提醒观众:也许回溯个人历史是重新开始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故乡、个体、自我、世界的复杂关系一层层展开,每个人获得重建连接的灵感。正如2023“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得者、艺术家拉黑强调,自己的身份不再由地理决定,而是在流动中扎根。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境况。

编辑/史祎

供图/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相关阅读
第十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将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6
陶瓷的羁绊:在技艺与观念之间找平衡
北青艺评 2024-11-01
蹒跚的梅塔,升华的梅塔
王纪宴 2024-07-01
“燃烧之路”展探索人类连通技术与精神的可能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奥赛博物馆会给中法两国元首夫人哪些深刻“印象”?
将行 2024-05-08
52岁了,香港艺术节依旧“花样年华”
北青艺评 2024-04-13
中国媒体艺术:与技术咬合前进35年
恺蒂 2024-02-23
摄影师陈传兴的“色”,五十年了还是“未完成过去时”
恺蒂 2024-0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