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谐音词
中国教育报 2023-12-20 11:16

“大风可以吹起一只气球,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近期,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语文教师朱文洁针对网络“烂梗”频现校园的现象,开了一堂主题班会,意在引导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在班会上,朱文洁把跟风说“烂梗”的孩子比喻成空心、没有思考能力的气球,引导小朋友要做有思考、有判断的蝴蝶,引发热烈反响。

网络语言触达的人群越来越低龄,校园中“鸭梨山大”“杯具”等“谐音梗”频现,甚至影响着孩子们的作业和试卷表达,引人担忧。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和使用谐音词,需要思考和关注。

明确谐音词使用的原则和底线

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由来已久,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晴”与“情”谐音。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人们的语言观念更加开放,谐音手段也好像冲破了某种牢笼,不但在网络上应用广泛,而且还从网络渗透到各种场景之中。

“谐音作为修辞手段,本身并无不妥。谐音词也确实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增强了汉语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艺术感。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的角逐竞争、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催生了非理性使用谐音词的现象,需要凝聚社会共识,明确谐音词使用的原则和底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研究人员王佳赫说。

避免“烂梗”泛滥校园

符合公序良俗的谐音表达,能够让人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紧跟时代潮流、继续生长发展的茁壮生命力。然而,对于还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的青少年而言,泛滥的谐音表达不仅会污染其语言学习环境,而且会对其后续的语言技能习得造成负面影响。

“‘谐音梗’有时会涉及改变词语的书写或使用不规范的语法结构。孩子们如果过多地使用‘谐音梗’,可能会错误地理解词汇和语法规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后续发展。”朱文洁说。

事实上,孩子们使用“谐音梗”更多是出于好奇和模仿,他们或许并不清楚“谐音梗”的来源和要表达的含义,只是认为某些“谐音梗”能够满足他们抒发情绪、吸引关注的需求就贸然使用。这样一来,“谐音梗”就很容易在校园里迅速传播,慢慢形成一种“烂梗”。

“如若水平不高、可用可不用的谐音表达在社会上变得随处可见、无处不在,那么汉字使用的环境就会变得十分混乱,让语言文字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欣路说。

正确引导认识和使用谐音词

谐音“烂梗”对于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而言,无疑是“垃圾食品”,同时也是对其价值观及思维体系建构过程的挑战。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谐音词,一方面需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堵不如疏,面对孩子们对谐音词和网络“谐音梗”的热衷,粗暴地去禁止或批评并不是科学适当的方法,而应当给孩子们正向反馈和正面引导。

在教学场景中,一方面要向孩子们强调谐音词的本质。“谐音词的发音相同或相近,但含义不同,这个特点要让孩子们知晓,不能因为读音相似就随意使用。最好能够给出正确的例子,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谐音词的使用方法。”朱文洁说。

另一方面,要强调语境和场合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的正式场合,应慎用谐音表达,确需使用时可采取括注或打引号的方式处理,有效降低谐音表达对语言文字学习和语言文字品位的负面影响。

当然,教师和家长也应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遇到可能引起学生错误认知的谐音表达时,及时予以指出和引导。

“你想做蝴蝶还是气球?”朱文洁的班会课后,班上的孩子对继续使用“烂梗”的同学发出疑问。相关专家期待这样生动的教育范例更多涌现,期待孩子们的语言学习环境更加清爽。

文/见习记者 郑翅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小学生用“栓”字组词“栓Q”,网络黑话“入侵”校园应警惕
法治日报 2024-11-06
求助!孩子说的“黑话”都什么意思啊
首都教育 2024-10-26
教育部:引导师生避免不当使用“谐音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半月谈评年轻人玩梗无度:金玉良言远胜过“口吐芬芳”的烂梗
半月谈 2024-10-21
“有话好好说” 呵护青少年语言空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0
消灭网络黑话烂梗,平台责无旁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人民网评:扫除黑话烂梗,欢迎有意义的“话”和“梗”流行
人民网评 2024-10-13
整治编造网络黑话烂梗等突出问题 两部门部署开展专项行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