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头”985母基金设立 高校积极进军VC圈
中国证券报 2023-12-07 10:04

近日,复旦大学宣布发起设立一只科创母基金,首期规模达10亿元。这是继2021年底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成立后,又一只由高校主导的科创母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具备实施“募、投、管、退”各阶段的土壤,同时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为转化校友科技成果,助推科技创新浪潮,近年来,高校争做VC的动作日趋频繁,此前VC圈还出现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身影。多年来,高校投资工具已更新迭代,高校正逐步投向更为精准、明确的基金与母基金,成为创投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年内最大985母基金诞生

12月3日,“复旦科创母基金”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该母基金由复旦大学联合地方政府、国企及市场化机构等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总计达10亿元,系今年规模最大的985母基金。

据复旦科创母基金(筹)负责人孙彭军介绍,复旦科创母基金将依托复旦大学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要素,发挥母基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引导子基金投资国家“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领域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这只科创母基金将重点关注硬科技领域,主要关注领域包括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展现实(XR)等,引导子基金成为“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发掘和投资具有良好前景的高成长性项目。

“复旦科创母基金投的是‘伯乐’,‘伯乐’再去发现‘好马’,通过提供好草、好料、好跑道,让‘好马’跑得又好又快。”孙彭军表示,复旦科创母基金将通过学术界、创业界和创投界的高质量耦合,围绕创新、创业、创投“三要素”,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

高校进军VC圈步伐加快

刚诞生的复旦科创母基金,是继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之后,又一只由高校主导的科创母基金。

2021年年底,上海交大发起设立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成为首只由国内高校牵头发起设立、支持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校友创业的引导母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为10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服务交大师生科技成果转化。

今年11月,上海交大未来产业母基金与紫竹小苗基金牵头发起的交大未来小苗基金完成了首次扩募,专注于投资交大系科技创业项目。

高校进军VC圈的节奏近年来有所加快,越来越多的高校联合社会资本、国资和校友力量入圈,支持科技创新项目。今年10月,湖南财信金控发布中南校友惠湘基金方案,设立了湖南省联合高校的首只校友创投基金,计划募资20亿元;天津大学发布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规模5亿元。

具备可复制经验

复旦科创母基金除了关注“复旦系”转化项目,还将引导子基金着眼于更大范围内的创投项目。“复旦科创母基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科研工作者进一步了解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也能更专注于研发工作本身。”复旦科创母基金特设战略与科学委员会委员彭慧胜表示。

对于试错成本高、发展周期长,且需要大量资源、资金和人力支持的科技创新项目,高校自身具有的技术人才、产业资源和校友人脉具有本土优势。高校布局VC圈的背后,也是国家政府、产业资本、基础科研三方力量的合作共赢,也在当前的募资环境释放了积极信号,注入了一股“活水”。

“复旦是具备做科创母基金的土壤的,无论是‘募、投、管、退’,在各大要素都能构成闭环。”某券商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募”的角度看,高校自身的教育发展基金会具备科创母基金运作的基础框架;从“投”的角度看,校友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标的;从“管”的角度看,复旦系的创投机构提供了优质的管理载体;“退”则可通过IPO的渠道实施。

“交大和复旦的两只由高校主导的母基金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上述人士说。但他也提到,在“管”阶段尚未有本土创投资源的高校,会在委托外界投资机构时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广州百亿天使母基金已完成多个投资决策
第一财经 2024-09-17
券商系母基金“风起云涌”
上海证券报 2024-09-10
多地设立母基金 通过资本运作方式加速产业升级
证券日报 2024-07-29
各地各高校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人民日报 2024-07-28
总规模1000亿元!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
中国证券报 2024-07-28
上海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精准施策“从0到100”全过程创新
解放日报 2024-07-17
头部券商加码布局母基金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证券日报 2024-07-09
超千亿元基金集群落地,广东成立全国性创投联盟
澎湃新闻 2024-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