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石屏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研究;作者:王诗莹
音乐是人类生活与社会活动的有声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要得到传承和传播,都必须上升到艺术和学术的层面。毛主席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实际上也是西方文化中艺术音乐的发展路线,尤其是19世纪欧洲民族浪漫派音乐的产生与发展最为典型。民族的如何成为世界的?那就需要去研究,去重视,用理论的总结与研究去指导创作与表演的实践。
云南有25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中国的歌舞之乡,是很多作曲家的音乐素材宝库。1962年,上海音乐学院刚毕业不久的作曲家王西麟仅仅凭一个别人采风的录音就创作出交响乐名作《云南音诗》。如果有更多的文献去介绍云南地方的民族音乐,那么,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问世,尤其是在倡导文化自信和挖掘民族文化价值的今日中国。
王诗莹副教授是我多年来很欣赏的一位青年音乐工作者(从事钢琴演奏和音乐教育工作,云南艺术学院钢琴演奏专业副教授)。多年来,除了在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事之外,她还用音乐很好地宣传了家乡云南,并组织优秀音乐家到云南讲学和演出,是一位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学者。我完全没想到,专业是学习西方音乐的她,在悄悄深入研究云南民族音乐,而且涉足不浅!当我看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她的新书《石屏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研究》,很是惊喜。这应该是研究民族音乐专业博士导师才能完成的工作,竟然出自一位很年轻的钢琴专业老师之手。
王诗莹用丰富的实地采风与深入的调研,高度理论化和系统化地介绍了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歌彝族海菜腔。书中谈及的彝族海菜腔和烟盒舞已经超越了民俗文化本身,而是透过音乐来认识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渊源一种方式。该书读来让人爱不释手,文字隽永,内容精彩。一般读者看了会向往去书中提到的地方旅游,作曲家看了更是会被激发出创作灵感,向往去云南彝族地区采风。
王诗莹的《石屏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研究》一书肯定会引起更多音乐学者关注云南民族音乐的研究,吸引更多音乐专业内外的人们对云南民族音乐的关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云南的民族音乐靠歌唱家、知青宣传队,以及全省各地文艺团体的表演红遍全国,而今天我们能看到青年音乐学子著书宣传,真的是令人欣慰!
作者:苏利华,男,著名乐评人,著名音乐项目策划人。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