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秦岭南北分开米面之隔,一道秦岭南北分开寒暑之差,一道秦岭南北分开了大漠黄沙与青葱漫山,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近年来,西安市不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加快“数字秦岭”建设,通过搭建“网格化”“信息化”平台,构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通过积极探索,开启“智慧”管山新模式,西安为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守护绿水青山注入数字科技的充沛动能。
科技赋能
“一个点的变化都不放过”
10月10日,在西安市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记者看到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视频监控系统和“五乱”自动识别监测系统在大屏上快速切换着。作为全省首家区县级秦岭保护智慧化管控中心,2021年,鄠邑区“一站三中心”正式投用后,鄠邑区秦岭保护智慧管控中心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AI识别等数字化手段,集合秦岭区域各类数据,打造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实现秦岭保护区自动化、智能化的动态监管。
“通过获取卫星高清画面,我们可将不同时期的影像进行固化比对,通过对比,查看同一点位不同时期的影像图,就可以直观看到秦岭生态的修复情况。‘天上看、网上查、地上管’,一个点的变化都不放过,这就是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的模式。”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负责人王希琴说。
在临潼区秦岭保护总站管控指挥中心,数字云台监管系统大屏幕,可通过可见光和热成像两种形式显示,能更加精准地实现对骊山森林地貌等情况的实时监测。2023年4月份,临潼区上线运行西安首个多功能数字云台监管系统后,可不受天气和时间影响,无死角、全天候工作,补齐了对传统森林火情监测方式不足的“短板”。“和之前的系统相比,多功能数字云台监管系统的摄像头,多了预判、预警功能,能覆盖到人员、车辆难以到达的盲区。”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说。
据悉,围绕“综合监管+预警分析”定位,西安市数字秦岭综合监管平台以一个市级应用平台,统领鄠邑、长安、临潼、周至、蓝田等6个区县级平台,联动N个行业单位的管理运行模式构建,共引接了17颗卫星资源,可实现无人机的实时调度和统一指挥,通过整合引接省秦岭办、沿山6区县“五乱”监控视频、市应急局、环保局防火监控视频,环保局水质自动监测站等秦岭保护有关的地面监测资源,纵向可协同省市区县“五乱”治理相关业务系统,横向协同应急局和环保局的防火、水质监测系统,能不断提升秦岭保护区监控覆盖范围和智能识别能力。
数据支撑
“让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
为不断提升秦岭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水平,实现科技管山、网格巡山工作要求,临潼区及时组建起116人高素质网格员队伍;创新建起13个“啄木鸟”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流动站。流动站配备有无人机传输播放平台、无人机、对讲机、定位系统和研判桌,可通过实时视频传输系统,及时将巡查情况上报指挥中心,让生态保护数据实时共享、时空全覆盖。
一个流动站相当于一个微型“智慧秦岭”管控指挥中心,13个流动站大大提升了临潼辖区9个涉山街道网格化管理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依托网格员和流动站,率先在全市实现无人机实时传输数据后,临潼区构筑起了空中无人机、地面流动站、点位网格员人机交流互动、全天候巡查、全域覆盖骊山的立体式快速应急处置和监管体系。
在秦岭太平峪区域葱郁的草木间,网格员王养维正在巡查护山中。“一旦发现违反秦岭保护条例的各类违法行为,我们会及时上报智慧管控中心。根据数据分析,后台会分阶段自动形成上报、整改、回访、销号全链条闭环,让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王养维说,依托秦岭智慧监管平台,网格员的工作不但更高效而且更精准。
据介绍,目前秦岭鄠邑段共有专、兼职网格员141名。沿山21座峪口峪道管理站建成运行后,网格员上线率达到95%以上。2022年全年巡查33388次,无人机巡飞3400多公里,发现并闭环处理问题445起,已实现对秦岭重点区域的可查、可视、可控。通过将秦岭保护区包括行政区划、山高标记、生态数据、建(构)筑物、峪口峪道、保护站及地灾点等36项、3万余条数据汇聚在电子沙盘上,鄠邑区已形成林长制全息作战图。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已累计搭建市、区县、镇街、村四级502个网格化管理平台,开发18个AI分析模型,汇聚各业务系统预警和处置信息,通过四级联动的工作流程,形成从发现到整治的监管闭环,构建起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探索出智慧管护秦岭的新模式。
服务助力
推动全民爱山、护山、守山
为大力推动秦岭保护网格化、网络化和志愿化“三化协同”,形成网格巡山、智慧管山、全民护山的新模式,目前,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已建立起“民间林长”“民间网格员”“志愿者主题活动”等工作机制。2023年5月4日,鄠邑区“秦鄠卫”秦岭保护公益志愿化活动品牌发布暨“守鄠秦岭”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启动后,按照“机关单位率先带动、当地群众守土有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鄠邑区积极推行峪口峪道认领、公益性“民间林长·民间网格”聘任,通过组建“秦鄠卫”公益志愿联盟,开启“全民护山”模式。
截至目前,鄠邑区已发布峪口峪道认领3期,自愿认领单位15家;聘任农家乐(民宿)为公益性“民间林长·民间网格”311户;发展“秦鄠卫”公益志愿者联盟单位50余家,设计“我和网格员同巡山”“秦岭峪口我值守”“清洁秦岭行动”“峪口峪道认领”“秦岭小小讲解员”等公益志愿活动10个,组织志愿者1万人,开展志愿活动97期,义务清理深山垃圾1000余袋,辐射带动登山爱好者3.5万余人,让保护秦岭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愿望、自觉行动。
从曾经的靠人防,发展到如今的物联网监测、热成像识别、无人机巡护……一项项高科技手段,依靠智慧化秦岭综合监管平台,为秦岭拉起一张数字监测网,做到了“人过留图、车过留影”,实现了“由看到管”的转变……智慧管山,让一幅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态画卷永葆青春。
文/杨春燕 闫鑫
摄影/郝钟毓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