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南锣鼓巷关于窗口停售热餐的新规正式开始实施。记者现场探访发现,街区内售卖热餐的沿街商户已不再开窗叫卖,而是将摊位口转移至美食城内,让顾客进门点餐;售卖饮料、冰淇淋、炒酸奶等冷饮的店铺已经按规定将售货台向店内后撤1.5米。此外,街区内增设了更多垃圾桶,街道更加整洁有序,相比此前的杂乱景象已有大幅提升。
在南锣鼓巷街区,售卖热餐的主要是黄金薯塔、火爆烤鱿鱼、红柳大串、长沙臭豆腐等小吃店铺。记者注意到,虽然现在不再允许窗口沿街售卖,但原先的窗口并没有死死封住或修成墙壁,而是采用透明的玻璃进行隔挡,游客依旧可以一眼看到窗口里的美食。人们进入店内点餐、落座用餐,街面环境也更加有序。街区内,除了原有成组的分类垃圾桶,还多出了多个单独的黑色垃圾桶,方便游客随时扔垃圾。
面对新规定,不同商家也拿出不同举措。除了使用玻璃封窗的沿街店铺外,还有部分商家已经开始更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记者注意到,街区入口附近的三四家店铺目前已围上灰色铁皮,正在进行联合施工。巷子内部,一家商户挂起“店面装修,全新升级”的横幅,方砖厂69号炸酱面也用木板封上大门进行整修,未来或将以全新面貌与游客见面。
南锣鼓巷曾经是颇具胡同特色的著名街区,但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北京特色大打折扣。记者走访看到,街区内最多的小吃店铺主要是烤串、薯条、酸奶等,具有北京特色的仅有经营卤煮、山楂糕、驴打滚、炸酱面、水爆肚、门钉肉饼的三四家集合店。与全国各地网红街区“同质化”程度高,一直是南锣商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商家需要尽可能在有限的店面空间里提升坪效,所以不约而同地售卖销量最高的商品,‘短平快’经营的结果是逐渐同质化,有深度、有特色的店铺反而逐渐被挤出。”在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看来,由统一运营主体整体承租、再从街区整体视角出发规划商业业态和品牌,将有助于解决同质化问题。“街区改造也要循序渐进,在维系街区生态和保护商户利益的基础上,引入深度文化类的经营项目,吸引艺术家在街区纵深位置入驻,以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氛围吸引黏度更高的客群。 ”他建议。
记者从南锣鼓巷商会方面获悉,未来街区将聘请物业公司管理街区环境秩序,实现垃圾随时捡拾、随时清运,每周一次对街区环境进行深度清洁。同时还将增加预算进行花卉景观布置,打造花园式街区,擦亮南锣鼓巷的“金名片”。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