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受灾群众重拾信心,8月11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携手海淀、石景山、西城区在军庄安置点举办“抗灾情 稳就业”门头沟区“百日千万”专场招聘会,为因洪灾失业的群众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近段时间,台风及强降雨给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目前这种暴雨天气仍未结束,给灾区造成的满目疮痍,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修复。对此,北京明确提出“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思路,全面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而相关地区将招聘会开进安置点,对灾后重建也有积极意义。
可以说,解决灾区群众的就业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灾后重建。在一般人看来,灾后恢复重建主要是投入财力人力物力,而解决灾区群众就业则不在这“三力”中。但实际上,解决灾区群众就业,对灾区恢复重建有特殊作用,是“三力”替代不了的。因为解决就业既有利于灾区群众走出“心理灾情”恢复信心,也让灾区群众有工作有收入支撑家园重建。
无论是洪灾还是地震等灾害,至少给灾区群众造成两大伤害,一种是心理伤害,一种是物质伤害。所谓心理伤害,是指灾情容易让人产生恐惧感、无助感、失落感等。给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后,既能将灾区群众从满目疮痍的场景切换到另一环境中,也能通过工作分散、缓解灾区群众的沉重心理。
同时,灾区恢复重建也需要群众适当投入。显然,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财政会给予有力支持。而居民房屋重建,财政可能会适当补贴,但不足部分仍需要群众自筹资金。而招聘会开进安置点,就为灾区群众提供工作机会,可增加群众收入用于家园重建。因灾区群众之前从事的民宿服务等工作被洪灾摧毁,只能先就业再寻求创业“东山再起”。
所以,解决灾区群众就业,既有利于“心理重建”也有利于“物质重建”。有关方面将招聘会开进安置点,等于将工作岗位、工作机会直接送到灾区群众的眼前,避免群众为找工作盲目奔波,也为群众节省了找工作综合成本。由此来说,这种就业服务非常及时和贴心。有句公认的话是“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灾区群众而言,对这句话的体会将会更深。
报道显示,15家用人单位提供了642个岗位,涉及酒店客房服务员、酒店前台、保洁员、楼层领班、楼层服务员、西餐厅领班等岗位,这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充分选择机会。而且,招聘的岗位多为“五险一金”、“包吃包住”,免去了受灾群众们的后顾之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根据灾区群众的特点“量身订制”提供的就业服务,帮扶意味明显。
有灾区群众对此表示,“我家受洪灾影响,已经全部都被淹。能提供这样的招聘会,能够再就业,让我也有了重建家园的信心。”这印证了解决就业对灾区群众信心重建有特殊作用。当然,对灾区群众来说在家园恢复之前注定是一段难熬的时光,既要努力工作和生活,也要投入精力参与家园重建。不过有政府有社会提供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力量更大。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