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走进内蒙古,开启草原非遗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8 17:15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到内蒙古,人们的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广阔无垠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和策马奔腾的热血男儿。在这样一片宽广、豪迈又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孕育并滋养着哪些独特的非遗技艺呢?

微信图片_20230708155736.jpg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一场精彩纷呈的草原非遗体验之旅即将开启,7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将在晚8:00档于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独家首播,带领广大观众走进内蒙古这片地大物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土地,感受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杰出的艺术表现力与多姿多彩的生活意趣,见证草原非遗风采!

本期节目中,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单霁翔,以及歌手那英,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相约敖包”非遗小镇,从这里出发,开启草原非遗体验之旅。

微信图片_20230708155739.jpg

在“相约敖包”非遗小镇,嘉宾们经历了怎样的奇遇?英姿飒爽的射手们在奔驰的骏马上展示乘马射箭的惊艳绝技,“马上戏”与“射天靶”也成为了国际骑射比赛的项目;年轻的服装设计师在潮流服饰大秀中融合“内蒙古多民族服饰”的传统元素;国宝级音乐大师和95后乐队的“草原音乐三宝”演奏旋律悠扬;会发光的新潮蒙古包尽显“蒙古包营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技术的加持,蒙古包变换出了各式各样的形态,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的类穹顶空间才是一切创新的源头。不仅实现了功能的多样性,也深刻蕴含着游牧民族的包容文化以及对宇宙的认知。

微信图片_20230708155729.jpg

既隔潮又保暖的羊毛毡不仅是一项非遗技艺,更是一种草原人民的集体劳动生活方式,

还有以铁代笔、以火为墨的烫画,在缕缕青烟间绘出万千世界。还有制香匠人展示的“药香制作技艺”,带领观众回味传承千年的中国香文化。令人期待的还有联合中国歌剧舞剧院倾力打造的创意秀演,舞者们用意象化的肢体语言描绘出游牧民族的智慧结晶,传达着游牧民族对家的眷恋和对草原的热爱。

微信图片_20230708155722.jpg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大草原的热情!内蒙古特产展惊艳亮相“京彩灯会”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2
新疆是个好地方 “非遗”也这么认为
中国青年报 2024-09-06
《海的尽头是草原》首映 阿云嘎跳起蒙古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03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正式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央视新闻 2022-05-20
视窗 | 内蒙古鄂尔多斯:“非遗嘎查”引游人
新华社 2021-09-09
图记 | 同心掬得满庭芳——探寻内蒙古民族团结的“密码”
新华社 2021-08-30
历史 | 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长城边厮杀两千年,却被森林文化收割
华夏人文历史 2021-07-28
内蒙古草原上的“塞外粮仓”:黄河几字弯上的“聚宝盆”
中国新闻网 2021-06-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