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余张珍贵影像,还原百年前中国首家动物园的历史风貌
百年前的动物园长什么样?都有哪些动物?
偌大的动物园该怎么逛?
当时的北京人为什么喜欢去动物园喝咖啡?
……
书名:《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 作者:赵省伟 孙魏 著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中国最早的动物园——北京动物园百年前的写真《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近日由北京日报出版社推出,170余张早期珍贵影像,以详尽的视觉语言,生动呈现了110多年前北京动物园的历史风貌。
在西方,动物园滥觞于16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在中国,辟设专门空间蓄养动物的传统,其实可以追溯至周文王时期的灵囿。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晚清国人出访考察欧美,历时半个多世纪,在令人目眩神迷的众多发现中,动物园引起了他们普遍的兴趣。“五大臣”之中的端方、戴鸿慈出洋考察归来,便奏请效法西人“导民善法”,设立万牲园与公园。
1906年(清朝光绪三十二年)4月15日,清朝农工商部请旨兴办农事试验场。试验场的设立是为了“研究农业中一切新旧理法,凡树艺、蚕桑、畜牧诸事”,都在考察范围内。万牲园的建设,也被纳入农事试验场的体系之内。
端方于出访过程中选购不少动物,为筹办万牲园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清廷亦敕令各省上供特产的动物,慈禧以及一些高官也向万牲园赠送了自己的收藏。
动物园门。动物园即万牲园,位于农事试验场东南侧,建成于1908年,占地面积1.5公顷,是国内第一家动物园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6月16日,农事试验场正式售票对外开放。场内附设博览园以便公众游览,并于园内设动物园、植物园、蚕桑馆、博物馆等等,对于如此布局,官方的言说一再强调其开通民智、研究学理的意义。如动物园(即万牲园)是“为研究动物之生理,扩充学术与知识起见”,植物园则“专为考查各种花木种植之生理”,动植标本室(即博物馆)系“为研究动物植物矿质之生理作用,扩充学术与知识起见”,等等。并规定学堂参观博览园不收门票费用,星期日定为接待学堂之期,其中万字楼在此日不对外开放,专门接待学生,尤见其偏重研究教育之用心。后来,万牲园逐渐代指整个农事试验场,是为北京动物园的前身。
万牲园的创办是晚清京城的一大盛事,其作为新兴的游赏场所和公共空间,为北京市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除致力网罗吸引人眼球的珍禽奇兽外,万牲园更引入了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如茶馆、咖啡厅、中西式餐厅,乃至照相馆、车轿、游船等,从而造就了一种综合性的游赏空间。这些休闲空间对于游人的吸引力,并不亚于动植物园中的飞禽走兽或奇花异草,特别是园中引进的咖啡馆、西餐厅这类对于晚清国人而言耳目一新的新事物,在清末的京城可谓开风气之先。当时的外国媒体敏锐觉察到并高度评价了这一新变,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晚清北京的市政革新时,每每以万牲园为重要标志。
《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由《京师博览园》相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附录三部分组成。其中,《京师博览园》相册约初版于1910年。共收录64张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的照片,其中包括6张主管官员的照片、32张建筑风景照和26张动物照片。《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初版于1909年,由日本的博信堂印制。共收录108张农事试验场的照片,其中包括14张主管官员的照片、94张建筑风景照和游人游览的照片,全面呈现了农事试验场开放之初的盛况。附录部分包含《京师博览园游记》一文和30余张照片。《京师博览园游记》连载于1908年的《顺天时报》,是一篇详细的游园指南,极具参考价值。
主编赵省伟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编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西洋镜”系列等书。另一位编者孙魏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现任教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为了如实展现《京师博览园》相册与《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的原貌,本书对部分重复的照片予以保留。因原相册图注过于简略,编者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适当补充。
北京动物园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承载了几代北京人的记忆,《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那些已经消逝的影像,亦提供了一个观察近代中国的崭新视角,可以说是老北京人与历史影像爱好者不容错过的好书,也是公共文化空间研究者、社会学研究者、历史文化研究者重要的参考工具。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