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孔乙己文学”火了。“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这样的话术在网上引起许多网友模仿,话题也在各大新媒体社交平台上引起热烈讨论,频繁登上热搜,甚至有很多网友感叹自己成了“现代版孔乙己”。正值当下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这一话题带动青年的就业压力和关于成功的标准问题再次受到热议,“读书无用论”观点又甚嚣尘上,又一次在青年网民中成功引起了一波共鸣。
笔者清晰记得,鲁迅的原文里,孔乙己的确是一位除了读书写字没其他本事的人,是可笑的,也是可怜的。“穿长衫”却生活窘迫“站着喝酒”,长衫是他作为文人的清高,也是他挣脱不了的枷锁,可能这个知识分子形象,击中了少部分当代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但我们不能忽视小说中的一个真相:酿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文中写得明明白白——“好喝懒做”“总是偷”……笔者认为,所谓的“孔乙己文学”,是对安分守己寒窗苦读年轻人莫须有的侮辱,并不是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内心都住着一个自甘堕落的孔乙己。
诚然,大学生就业是很长一段时间来网友关切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预计毕业的大学生规模是1158万人。对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现实配不上期望”的困境。尤其在疫情中上了三年大学的这一批毕业生,刚出校门就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季”,难怪有网友形容这是“雪上加霜”。就业市场存在差异,找工作的年轻人各自有不同预期,加上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各种因素,很多年轻人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现实,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就业市场更是竞争激烈,作为求职者不管是低学历还是高学历,都要经过市场历练,不能因找工作难而不愿踏入社会,因恐惧“内卷”而选择“躺平”。只要出来工作,不管干什么,都无贵贱之分,何谈“如果没有读过书,我一定心甘情愿地去工厂里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更何谈“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我们还应该警惕,当下在一些网络热门议题背后,“读书无用论”仍有市场,一些人通过短视的计算,认为长时间读书、受教育与眼前短期回报不成正比。但现实情况是,教育始终是保证个体完成身份转变的最佳“赛道”,也是所谓“逆袭”最现实的基础。只有明白教育本义的人,才知道如何在“赛道”上蓄力前行,在逆境中为自己翻盘。读书受教育的意义绝不能被低估,“读书有用论”应该是一个社会颠扑不破的价值理念。
刚刚过去的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返乡创业的魏巧代表向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新农人”故事: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1100斤,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跨界来到农村,成为“新农人”。他们的出现,让农村有了新气象,也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新动力。“乡村、现代农村农业发展的空间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魏巧始终记忆犹新。
如果我们思想上还有所谓“脱不掉的长衫”的包袱,被“长衫”束缚住自己的个人发展,恐怕无法弯下腰来听呼声、挽起裤腿下田地,可能会错过在广阔天地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必然出路。我们都应意识到,不管身处怎样的时代环境,一个人总会遇到困难,但面对困难是放松要求、绕道而行,是自暴自弃、直接“躺平”,还是迎难而上、战胜自我,考验着每个年轻人抉择的勇气和坚持的毅力。我们只有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才能真正跑起来,真正矢志接力奋斗,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