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青诉 | 无故扣费、风险错配、诱导投资……五大基金投资陷阱你遭遇了哪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4 13:21

一年一度的315又来临了。产品数量首度突破万只的公募基金行业成为今年315投诉的一大热点。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成为来自金融领域代表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基民,作为独特的金融消费者群体。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账户的跌宕起伏,收益总体比较惨淡。针对各基金产品的各种维权也层出不穷。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梳理各大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基金圈、股吧等平台发现,无故扣费、风险错配、以高收益诱导投资、绑定养老金账户等方面成为公募基金被投诉的重灾区。

基金0830.jpg

陷阱1:无故扣费

莫名被转走上百元,多只公募基金涉多起无故扣费事件

3月14日,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统计数据,“无故扣费”是公募基金投诉最多的项目。3月5日,有投资者投诉建信基金私自扣费,投诉者李想(化名)称,被扣费的卡是他的工资卡,他除了查工资基本不用。但今年3月1日他打开手机银行查账单显示建信基金扣除了一百元,他才知道已经连续扣了六个月了,“完全不知道情况,我也没有设置免密支付。”北青报记者发现,该平台已经有多起针对基金无故扣费的投诉。有投资者投诉称:“有基金产品私自扣款130元,支付宝查询不到,而且本人也从未授权过免密支付的权限,本人不关注这张卡,直到今天用钱才发现不对劲,有账单记录,希望钱能退回,这还是我失业补助的钱,现在还没工作,对我来说很重要。”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建信基金在该平台回复称:客服人员已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释说明,同时建议客户通过支付宝查询交易明细。

据黑猫投诉统计数据,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天弘基金收到355起投诉,回复量348起,回复率98.03%。北青报记者发现,天弘基金也涉及多起“无故扣费”事项的投诉。有投诉人表示,“2022.3.6早上8:00银行卡上被天弘基金转走100元。我在支付宝查不到任何交易记录,包括在天弘基金查询都没有,而且这张卡我早就解绑了支付宝,整个交易过程本人不知晓也未参与”。还有投诉人表示:“本人于6月24日查看银行卡金额,发现钱莫名其妙的的少了,点开消费记录发现对此订单毫无印象,并且未获得本人同意私自扣款。”

为何会出现大量的投诉“无故扣费”的情况,3月14日,天弘基金相关负责人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可能一些投资者在这里面存在误解,这部分扣费应该是平台为用户提供的定存工具,如工资攒、笔笔攒、心愿攒等,具体实现方式是定期定额存在余额宝平台。用户开通这些服务后可能是忘记了,直到扣款的时候才发现。由于余额宝平台是用户量最大的货基,所以体现出来的客户投诉也就比较多。“天弘基金这边非常重视客户问询,回复率远高于同业,但想要完全获得客户的理解,也是一个过程,还需要努力。”

陷阱2:风险错配

中风险被标成“中低风险” 股票型基金出现在债券理财页面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黑猫平台,有投诉人表示:“根据查询结果显示,景顺长城景颐嘉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A并不是中低风险债券,而是中风险债券,在支付宝自动跳出显示中低风险,虚假误导消费者购买债券,且购买债券后无法退回。”

还有投诉人表示:“支付宝理财产品景顺长城景颐嘉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A欺诈消费者,股票基金出现在债券理财页面,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是定期理财而购进:其次,在微信理财通显示中风险,但在支付宝显示中低风险,存在风险预告误差,并且六个月之后才能赎回。”

3月14日,北青报查询“景顺长城景颐嘉利6个月持有期债券A”相关信息显示,该基金属于债券型-混合债,风险级别为中风险,基金规模约43.06亿元,基金经理为董晗等。该基金有锁定期,买入确认后锁定期6个月,期间不可卖出。该基金近1月的收益为0.14%,近6月的收益为-0.95%,近1年的收益为2.42%。该混合债的股票持仓前十分别为陕西煤业、光威复材、山西焦煤、中国海油、五 粮 液、美的集团、振华科技、泸州老窖、宁波银行、紫金矿业,前十持仓占比合计为8.79%。持仓主要还是以债券为主,波动并不是特别大。

3月14日,景顺长城基金相关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和相关的客户详细沟通,并取得了谅解。景顺长城基金的第三方销售平台余额宝方面则表示,该基金在蚂蚁财富中显示为中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与合同中描述的一致,不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情况,该基金不保证本金和收益;在基金份额的最短持有期到期日之前(不含当日),投资者不能提出赎回申请,故锁定期前无法进行卖出操作。对于投资者投诉的风险错配问题,相关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可能是由于去年债券市场遭遇较大的波动,客户对于稳健类产品的净值波动有所不适应。

陷阱3:虚假承诺

个人养老金账户绑定 承诺最高188元却只发放3毛钱?

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2年11月25日启动实施,已有3个多月,受到的关注热度不减。目前,养老储蓄、养老理财、保险和基金都纳入了进来,可供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自行选择投资。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跟往年相比,不少投资者对绑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虚假承诺颇有微词。有10余条投诉跟此相关。

有消费者在黑猫平台表示,我在某基金APP参加他们开展的“绑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领福利”活动,活动规则是绑定就可以抽奖30-100元,然后我去开通了银行养老金账户,并且进活动页面绑定了我的养老金账户,但是该基金就是不给他抽奖,并且活动下线了,根本就没有承诺的福利,欺骗用户开通个人养老金,并绑定到该基金平台。还有消费者投诉某基金虚假宣传,以绑养老金最高奖励188元为噱头骗取大量用户绑定该app养老金账户, 养老金账户只能绑定一家,别的基金最低都几十块钱,该基金公司宣传最高188,最终以0.3元奖励给予发放。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国亚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基金公司承诺了绑定银行卡就可以获取188元,结果只有3毛钱,这是一种违约行为。基金公司通过承诺高额奖励来诱导投资者绑定或者开通相关账户,本身也是一种违规行为。

陷阱4:诱导投资

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4.19% 投资者却本金都亏损了

在投诉平台,投资者张元(化名)称,他于2022年7月18号通过某银行app的理财栏里购买了一款名为“稳享**”的理财产品,共计本金554***元,当时页面宣传的年化收益是4.19%,风险等级为r2稳健,封闭期半年,要到2023年1月19日开放赎回。自买入以来,从每周公布的产品净值看,每周产生的收益约为100元到500元,从11月中以来发现该理财开始持续亏损,几乎每周亏损约为1000元到2000元,截止2022年12月16日,已经把前期的利润全部亏完,还一度出现亏损本金的情况。

张元表示,该理财产品涉嫌虚假宣传,收益与之前宣称的年化4.19%相距甚远。并且产品名字中的“稳享”等字眼暗示该产品是能稳妥实现财产升值的产品,而实际与之不符,属于典型的以误导、欺诈的手段进行销售基金产品的一种行为。“我购买此产品就是冲着这款产品的名称宣称能稳妥实现财产升值以及宣传的4.19%年化收益而购买的。”

实际上,在公募基金销售中,承诺收益是不被允许的。去年11月23日,中基协下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试行)》,其中融入性风险提示中明确提到,公募及销售机构不得违规承诺收益,不得进行诱导性宣传;在融入投资者陪伴中提到,当基金净值出现较大波动时,应当及时、主动提供投资者陪伴服务,传递正确投资理念,解答投资者问题,安抚投资者情绪。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雷国亚表示,我国现行法律在这方面对公募基金管理人有明确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法》有“公募基金管理人不得向基金份额持有人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的规定。实践中见到过很多案例,投资者在购买了承诺保底的基金产品后,最后因产品无法按时兑付,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一些基金公司如果以不切实际的过高收益诱导投资者,还可能涉嫌诈骗。投资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注意用手机截屏、录音录像等保留证据,方便日后的维权。

陷阱5:老鼠仓

“老鼠仓”偷走投资者的收益 呈向外围从业人员蔓延趋势

老鼠仓是基金损害投资者利益最常见、最恶劣的形式之一。去年12月28日,河北证监局公布的两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揭露了一起联合“老鼠仓”交易。作为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徐某,自2020年7月13日起担任申万菱信智能驱动基金的基金经理,利用借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这笔“老鼠仓”交易,主要涉及一只名为锦泓集团的股票。根据河北证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徐某负责申万菱信智能驱动基金的投资运营期间,持续买入“锦泓集团”,直到锦泓集团占基金净值的比例达到6%。

然而,就在2021年4月15日至30日期间,徐某利用共同路演、调研等活动机会,向一名券商研究员靳某推荐锦泓集团,并传递锦泓集团在基金中的占比等未公开信息。靳某利用徐某传递的信息,指导其父亲通过其账户在2021年4月15日先于基金买入锦泓集团,此后,又在4月21日至30日持续委托买入,累计成交金额411.06万元。

2020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十七批指导性案例。其中,一起案件为华夏债券交易员王鹏在两年多时间里,一直偷看公司股票交易指令。其父母通过操作他人证券账户,与华夏基金公司指令高度趋同,非法获利1773万余元。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接连发布了多份纪律处分决定书,对上海天猊投资、上海世祖资产、中金前海股权投资及相关人员的多项违规行为作出纪律处分。其中,上海天猊投资法定代表人更是因利用职务进行“老鼠仓”操作,趋同交易近5亿元,违规性质恶劣。同时被纪律处分的还有中金前海股权投资。决定书显示,公司存在向投资者变相承诺保本收益、未尽职履行勤勉义务等违规行为。中基协决定对中金前海股权投资及其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王某作出纪律处分,进行公开谴责。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近几年被查案件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等金融领域从业人员“老鼠仓”不断被揭发,且“老鼠仓”犯案人员还呈现出从第一线的基金经理和投研人员,逐步向基金托管、资产评估、交易员等外围从业人员蔓延的趋势。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我国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156家,管理的基金产品数量突破万只,达到1.06万只;管理总规模27.25万亿元,也达到了历史较高水平。中国基民数量也早在2021年年底就突破了7亿人。“希望7亿基民的权益不只是在315这一天被关注。”一位在2002就开通了基金账户的老基民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315青诉# 你来爆料我来曝光】即日起,北青报半两财经发起3•15特别策划,面向大众征集线索,发挥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作用,为消费者发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更加优质的消费环境。

我们将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开展采访调查,揭露消费陷阱,一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爆料请微博私信@半两财经

也可发送线索到邮箱:cjxwzx@ynet.com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金融监管总局:将探索研究提升养老理财产品流动性的机制安排
金融时报 2024-08-18
证监会推进制度建设 更大力度引入市场中长期资金
证券时报 2024-01-13
倒计时!最低3% 这笔"收益"即将结束!别错过!
证券时报 2023-12-21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一周年:持续“上新”,收益率不及预期
证券日报 2023-11-25
收益表现亮眼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稳”步推进
中国证券报 2023-11-17
大资管“同台竞技”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能力是“试金石”
上海证券报 2023-11-15
银行理财发力权益投资 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长钱”
上海证券报 2023-08-05
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频现积极信号 权益类基金迎来大风口
证券日报 2023-06-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