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最近推出的“限时半价早餐”,引发了舆论关注。
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有益于身心健康,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很多习惯于“夜生活”的年轻人,却很难做到。中学阶段,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早起当然不是问题。进入大学之后,早上起床没有了统一要求,很多学生就“放飞”自我了,晚睡晚起成了常态。
研究机构麦可思数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15%的大学生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1/3习惯熬夜,近半数学生入睡时间在23点到0点间。有些大学生从高中毕业之后,甚至就没有在凌晨2点之前睡过觉。长期熬夜会引发肥胖、脱发、记忆力下降、视力下降、干眼症,以及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大学生之所以晚睡晚起,有的是熬夜学习,有的则是忙于上网、刷剧、看论坛……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都成了狂欢时分。据调查,深夜不睡觉的大学生75%在进行“线上娱乐活动”。
基于此,为了督促大学生早点休息,很多学校纷纷出台诸如到点强行熄灯断网之类的举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生们总会想到各种办法来“破解”,这种强制性的行动,收效不彰。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用“半价早餐”吸引学生早起,靠谱吗?
据了解,本次以学校补助、食堂让利的方式进行的半价早餐活动,为期21天,旨在帮助同学们养成早起的习惯。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竟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自从开展福利活动之后,7点前食堂坐满了吃早饭的学生,可以说座无虚席。
学校无非只是给了学生们一个“早起的理由”,何以引发如此巨大反响?除了看得见的那点“实惠”之外,更表明大学生们其实是知道早睡早起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只是不愿意被“强制”而已。如果是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们不仅不领情,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这种“花式催早起”,以其因势利导的方式瞬间触动了学生们的“痛点”。三五块钱“小钱”,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值得点赞。
“叫醒学生的不止是梦想,还有热气腾腾的半价早餐”。学校这波“鼓励式”操作也获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校领导有点东西啊,我自己是吃过早起甜头的人,对于能想出这个主意的校领导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实名羡慕,“怎么才能让我们大学看到”。
值得一提的是,“限时半价早餐”之所以为期21天,也颇有讲究。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学校希望借“半价早餐”这个由头,让学生们在早起中发现比半价早餐更有价值的“早起福利”,从而把新鲜感和“占便宜”转化为稳定的习惯。“这个学期我已经去吃了七八次早餐,早起之后,感觉一天都变长了。”从学生们的感慨之中,不难看到早起习惯正在养成之中。
当然,养成好习惯从来不是简单的事儿。过了21天之后,学生们没了“由头”,还有多少人会主动早起?学校是不是还有财力继续搞几次“限时半价早餐”活动?学生早起的习惯只能靠看得见的“实惠”来刺激吗?如何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系列问题,依然值得引发深思。
办法总比困难多。“限时半价早餐”的走红,启迪我们只要能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就可以走近和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习惯,自觉践行健康生活的理念。
文/胡欣红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