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祀我国殇,珍惜和平砥砺奋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14 07:33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强大能力的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作为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正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努力。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其中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九年来,每一个12月13日,我们都会翻开这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从民族的伤痛里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从牺牲和奋斗中汲取自立自强共创复兴伟业的勇气。每一次国家公祭,都是对我们民族苦难历史的一次“复习”,因为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每一次国家公祭,都是对和平发展的一次祈愿,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但要想让这本教科书不蒙尘、让这管清醒剂不浑浊却并不容易。我们听到,否认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行,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行,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时常响起。我们看到,2022年,已有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永远离开了我们。截至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幸存者仅有54人,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责任从未像今天这般迫切。

在今年国家公祭日现场,首次出现一群特殊的“嘉宾”,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今年8月,首批共13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获得认证,他们多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二代、三代,也有部分第四代加入,既有父子搭档、母子搭档,也有夫妻搭档。这不仅标志着幸存者后代正式接过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历史真相的接力棒,也是我们不断挖掘、揭示、传播南京大屠杀真相艰辛努力的重要内容。我们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持续高企,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为此,我们必须擦清历史的镜子,以史为鉴,才能走好未来的路。

抚今追昔,这是和平发展的中国。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作为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正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努力。

抚今追昔,这是踔厉奋发的中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正信心百倍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李鸿忠、吴政隆、胡春华、苗华赴南京,出席国家公祭仪式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3-12-13
聚焦 | 南京:“烛光祭”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新华社 2022-12-14
铭记历史 多地举行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蔡奇出席并讲话
新华社 2022-12-13
聚焦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新华社 2022-12-13
抗战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12-13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2-13
南京市政府: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全城鸣笛致哀
南京发布 2022-12-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