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过帐篷,睡过居委会,吃过泡面,贴过试管,做过入户登记……疫情三年,社工们身披大白,坚守岗位,走家串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社区平安。
在朝阳区小红门村鸿博家园第五社区居委会,准妈妈高娟在工位上忙碌着。怀孕后,高娟主要负责起了疫情防控中的数据工作。数据录入、核酸统计、信息流调……因为数据量大,且逻辑关系连带,为防止疏漏重要数据,这一干就要至少4个小时不能起身。
随着孕期的逐渐增大,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久坐之后孩子便会在腹中小小反抗。这时,高娟就会站起来,但是手上的活儿一点都不耽误,继续录入数据。待孩子好些了,就坐下继续“战斗”。时间一久,孩子像是习惯了这种规律,一动弹,高娟就站起来一会儿再坐下继续工作,孩子也在腹中乖乖成长。
“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近8个月,孩子陪着我一起战斗。我们社区书记郭玉萍还为孩子起了一个小名儿——‘抗疫’,跟家人说了之后,家里人都觉得很好,特别有意义。”高娟说道。
面对疫情防控的压力,鸿博家园第五社区居委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全体人员铆足劲儿向前冲锋,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怀、携手攻坚,在疫情面前力保居民生命安全,于风雪中撑起一片晴天。
2006年入职小红门村村委会,李银龙这一干就是16年。疫情期间,李银龙曾参与过卡口值守、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封控区服务保障……到如今的后勤保障工作,为防疫工作人员分发物资。无论李银龙身处哪一个岗位,他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着自己的力量。
大多时间,只有李银龙一人负责分发物资,每天早出晚归,忙的时候一直工作到凌晨三点都是家常便饭。载着各类防疫物资,在村域内各防疫点位间穿行,一天往返频次不计其数,这就是村委会物资运送人员最真实的写照。
“每天除了吃饭,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忙着送物资,前阵子南辛庄和三台山封控,送物资的车显示每天行驶高达80公里,连日来,行驶总公里数更是到了400公里。”李银龙说,特别是在物资运送方面随时会接到任务,为了居民和工作人员能及时收到防疫物资,他总是“在路上”。
疫情期间,无数像高娟、李银龙一样的社区工作人员默默付出、精准保障,为小红门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