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祝勇新作《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从故宫出发,探索中华文明源头深处的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1 16:00

曾经有很长时间,祝勇一直找不到,哪里才是故乡的感觉。年轻时的他,四处漂泊,因缘际会之下来到故宫工作,由此开始了关于故宫的创作。

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他发现自己找到了。这个“精神上的故乡”给祝勇提供了丰沛的写作灵感和资源。在他看来,“故宫书写”从空间上可以从故宫发散到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时间上则可以从近代扩展到整个五千年。

从2002年推出的虚构作品《旧宫殿》,到畅销书《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祝勇故宫系列”(包括《故宫六百年》《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古画之美》《故宫的书法风流》等),祝勇从故宫出发,文学疆域不断扩张,创作视线不断绵延。

故宫之于祝勇,是故乡,是原点,是他远行之后可以归来的地方,也是他归来之后再次出发的地方。

2022年,是祝勇开启故宫写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他选择再一次从故宫出发——这一次,他在时间的河流中回溯,带领读者走上一段“美的历程”,去探索中华文明源头深处的美。

新作《故宫艺术史》是一部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联起来的中国艺术史。在祝勇看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宏大、浩瀚、可视的中国艺术史。无论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故宫文物都建构起中华文明的宏大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未曾断流的物质证据。”《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是这个庞大的写作计划的第一卷,以故宫博物院所藏彩陶为对象,探讨了新石器时代的中国艺术。

祝勇直言:“很多朋友、游客到故宫去参观,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故宫的建筑上面,在宫殿前面照相发个朋友圈。可能有很多朋友并没有注意到,故宫本质上是一个博物院,里面收藏着大量的文物。”

据祝勇介绍:故宫博物院总共收藏着超过一百八十六万件(套)的文物,这些可移动文物,分为陶瓷、玉石、青铜、碑帖、法书、绘画、珍宝、漆器、珐琅、雕塑、铭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玺册、钟表仪器、武备仪仗、宗教文物等,共二十五大类六十九小项(不包括建筑)。在全国国有文博单位馆藏珍贵文物(一、二、三级)中,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约占41.98%,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又呈倒金字塔结构,一级文物最多,二级次之,三级再次之。所以有人说,故宫文物,几乎件件是国宝,这算不上夸张,因为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替代的。

从时间上看,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上迄新石器时代,跨越了夏、商、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国古代王朝,又历经了20 世纪的历史风云,一路抵达今天。

因此,故宫博物院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曾说:“故宫是一部浓缩的中华8000 年文明史。”

祝勇试图“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间寻找线索,去构建中华民族的艺术史,去梳理总结我们祖先对美的探寻,去把握我们民族的精神流向。”在他看来,“一件件的文物,是指引我们回到过去的路标,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就在前段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故宫艺术史》可以视为祝勇推广故宫文化、讲好故宫故事的又一次努力。无论是书写故宫,还是站在更大的视角上书写我们的文明史,祝勇都试图精心建构一座历史宫殿,以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恢复当代人对传统的感受力,重新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深处与文明源头的魅力。

祝勇曾说:“我很幸运,能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并把故宫当作我一生的写作资源。对故宫的书写,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去回看我们民族的历史,回看我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走过的路。”

近些年来,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广、传播传统文化。他从故宫馆藏入手,运用文学的手法打通艺术、历史与人生,以扎实的艺术与历史功底,用散文笔法引领读者进入恢弘的古典艺术世界。纵横千年,意蕴悠长,既有丰富的文史材料,又有作家独特的性灵趣味,做到了知识性、可读性与审美价值的兼顾。

祝勇多年好友、主持人杨澜曾说:“认识祝勇20余年,无论潮流如何变换,他总是保持着儒雅的气质和敏锐的眼光。他的心很安静,文笔却很张扬。不知怎么,我觉得正与故宫的气质合拍。”

与之前的作品一以贯之的是,祝勇对“美”的关注。在经典作品《故宫的古物之美》中,他曾说:“美不是奢华,不与金钱等值。美,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是凡人的宗教,是我们为烟火红尘里的人生赋予的意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古物之美。”

祝勇说:“透过这些文物,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人造物之精美,更可体味古人生活之细致讲究,只有回到当时的场景中,通过人们的使用流程,在举手投足间,才能真正体会中包含其中的美。这些造物让我们意识到,美,不是孤悬于生活、生命之外的事物,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许多曾与人们生命的需求紧密相连,是对生活的美化、是情感的表达、对生命的提升,透露出的,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

在祝勇看来,所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在“物质”的背后,一定闪烁着“非物质”的光芒,包括:技艺、情感、观念、追求,甚至信仰。我们热爱故宫文物,不仅因为它们珍贵(所谓“物以稀为贵”),也不在于它们曾是历代帝王们雅好把玩的珍品,而更是因为在它们身上,凝结了我们的先辈们对于美的思考与实践,放射着生命动人的光彩。文物之美,表面上体现为物质之美,真正的核心却是精神之美。

与之前的作品不同的是,《故宫艺术史:初民之美》是一部有学术性的书,但不是一部拒人千里的学术书,这是一本“写给大家”的中国艺术史,亲切,温暖,真实,让更多的中国人,跟随着故宫博物院里的文物,一起去回溯我们民族的艺术旅程。

文/人民文学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