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之上开辟生命通道 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已累计抢通1.5公里
华西都市报 2022-09-09 07:31

“9·5”泸定地震发生后,由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道路因山体滑坡被阻断,为尽快开辟救援通道,蜀道集团、甘孜公路等施工单位派出数台挖掘机,争分夺秒在绝壁之上开辟“生命通道”。

9月8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蜀道集团下属的四川路桥交建集团康新项目抢险队(以下简称抢险队)了解到,目前该道路已累计抢通1.5公里。同时抢险队就地取材,用石头和土扩宽出一条长近300米、能通过挖掘机和装载机的临时便道,为救援物资陆续输送至磨西镇燕子沟对岸提供了重要通道。

绝壁“掘道”

90后司机坦言仍心有余悸

这条由磨西镇通往海螺沟景区的唯一主干道,又被称之为X019县道。地震导致山体滑坡,道路被阻断,车开不进去也出不来,救援物资等难以大量输送转移。

9月5日晚上11点左右,抢险队从康定抵达磨西镇,因天黑没有施工条件,抢险队决定第二天一早动工。

“当时探明的两公里路段,滑坡方量大概有10万方。”9月6日一大早看到的场景,至今让抢险队现场相关负责人魏洪斌感到震惊,“滑坡掉下来的碎石和泥土,将沿山而建的盘山公路部分路段整体掩埋,最严重的地方几乎与山体形成一个整体斜面,看不出任何有路的迹象。”

来不及过多感叹,抢险队利用现有的人员和设备,立即制定出一套抢通方案。

于是,冒着余震的风险,在几乎是绝壁的山体上,一台挖掘机在前挥舞着“铁臂”,疏通险情。紧随其后的是一台装载机,负责清除路障。

渐渐地,原先的路基露了出来。9月8日,这条绝壁上开辟出的“生命通道”,已成功抢通了1.5公里,这也是整个滑坡区域最危险的一段。

“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1992年出生的王令来自达州万源,是此次抢通任务的挖掘机手,在他的从业生涯里,还没遇到过如此复杂的施工条件。“时不时有余震发生,作业面也比较窄,加之山体陡峭、土质松散,山间天气多变,随时有降雨的可能,抢通工作也随时可能暂停。”他说。

装载机手唐鑫更年轻,今年仅25岁,但却是一个有着7年工作经验的“老司机”。从康定出发时,他在朋友圈写下:“这一定是我这辈子到目前做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泸定加油,我们来啦”。

“一方面是为自己打气,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能为抗震救灾出一份力而感到自豪。”唐鑫的老家在云南昭通,到达震中后,他给父母报了平安,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自己的任务,“怕他们担心,就一直给他们说情况不严重,就跟平时上班一样。”

就地取材

将一人通行的小路拓宽成便道

9月8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当天蜀道集团和甘孜公路共投入抢险人员53人,以及5台挖掘机和2台装载机参与作业。

据甘孜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信息显示,X019县道海螺沟景区大门至1号营地路段大约有7公里。根据工作安排,当天道路预计抢通至海螺沟大桥桥头处。

道路掘进任务持续推进,位于施工区域上方已抢通的道路,也开始有人通过,往磨西镇燕子沟对岸运送救援物资。

“最开始只能搭钢绳,从山上往山下一点一点送物资,十分不方便。”魏洪斌说,为及时形成通往对岸的输送通道,项目部临时就地取材,用石头和土把原本只能供一人通过的小路,扩宽成一条长近300米、能顺利通过挖掘机和装载机的临时便道。

当天,成都消防、武警四川总队官兵从便道分批次为磨西镇青冈坪村等地的受灾群众送去饮用水、食物和生活物资。同时,抢通路段也成为救援队伍转移受伤群众,以及当地村民通行的一条重要通道。

绝壁上开辟出了“生命通道”,当地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给抢险队送上一口热饭热菜,成为他们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

“有回锅肉、凉拌茄子、烧土豆,味道很好。”8日中午,唐鑫拿着一份盒饭向记者展示,旁边的村民不断提醒:“不够还可以再加,你们辛苦了,多吃点。”

吃完午饭,进行简单休整后,施工现场又响起作业车辆的轰鸣声,“生命通道”也在不断向海螺沟景区延伸。

文/陈远扬 李庆 王祥龙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看中国|重访海螺沟
新华社 2024-01-12
四川海螺沟景区12月26日恢复接待散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3
历经一年多恢复重建 四川海螺沟景区开门迎客
央视新闻 2023-12-12
四川甘孜海螺沟多处发生泥石流 提前转移729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24
四川:海螺沟辖区发生泥石流灾害 避险及时零伤亡
中国新闻网 2023-08-21
109国道生命通道抢通 可供应急救援物资及人员通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03
四川甘孜海螺沟突发泥石流 268人提前转移
央视新闻 2023-07-04
四川泸定凌晨5.6级地震后,已记录到余震100余次
澎湃新闻 2023-0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