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方出生人口盘点:河南、山东不足80万 多地促生育政策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7-30 12:08

2021年,我国人口净增长48万人,较前一年大幅下跌,最重要的原因是出生人口明显下行。

近日,全国各省份相继公布人口数据。截止到目前,31个省区市中,已经至少有29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一个非常突出的信号是,人口大省的出生人口数量下降。

2021年,出生人口最多的10个省份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安徽、广西、江苏、湖南和贵州。其中,仅有广东1省出生人口超过100万。

而和2017年相比,人口大省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山东、安徽等地,2021年出生人口都下降了40%以上。在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崔树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出生人口下跌的最重要原因,是育龄妇女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大幅减少。”

为此,多个省份开始落地促进生育政策。很多地方在税收、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提供生育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比如,北京市政府明确,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可以纳入优先配租范围;同时,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依法协商确定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方式。

河南、山东一年出生人口跌破80万

除了山东之外,河南也是人口大省,在过去10年,每年出生人口几乎都在百万以上,但从2020年开始,山东和河南的出生人口均跌穿百万大关,2021年更是继续下跌到不足80万人。

其中,山东2021年出生人口75.04万人,出生率7.38‰;死亡人口74.83万人,死亡率7.36‰;人口自然增长率0.02‰。

河南2021年出生人口7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00‰;死亡人口73.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6‰;自然增加人口6.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64‰。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出生人口减少一个原因是生育率下降。由于婚龄推迟,受教育水平提高,高中及以上的育龄妇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受教育水平会影响生育率。

“出生人口下跌,还受到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影响。河北、河南、安徽都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和劳动力输出大省,实际上也等于是生育人口的输出大省。河北的流出人口,主要去了北京和天津等地,湖南的流出人口主要去了广东。而劳动力输出以后,相关人群也会延迟结婚年龄。”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此外,年轻人婚育观念的改变也是重要原因。原新指出,社会竞争的加剧,婚恋成本、生育养育成本的上升,造成年轻人普遍的晚婚、晚育、少育,并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的趋势。

“另外,数字化社会加强了人们在虚拟空间的沟通,但同时也降低了大部分年轻人面对面的人际沟通能力,谈恋爱能力也相应变弱。”原新坦言。

民政部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就已经超过2亿人。

对此,原新分析,该现象出现由两方面因素导致,首先由于长达40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2020年,我国20岁至40岁的适龄结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了1752万,部分男性“失婚”。另外一方面,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就业能力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压力使得很多女性选择了不婚,因此又造成了许多单身人口的增加。

当然,也有短期因素,比如疫情的影响。

“疫情导致人们收入减少和对未来的预期降低,从而使部分人群降低了生育意愿,或是延缓了生育行为。”崔树义指出,而且此前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前积压的生育动能已释放完毕,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下降。

人口大省的出生率下跌,传导到个人身上,也使不少人体会明显。尤其是一些从事幼教招生的人士,已经感受到“寒意”。

郑州高新区乐火幼儿园园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生率降低,对郑州市幼儿园招生有影响,她所在幼儿园周边情况尚好,因为周边人口相对比较密集一些,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影响不太大。“影响比较多的是稍微偏远一些的地方。郑州市这两年,一些小型幼儿园不再办了。”

原新指出,此前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提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

“但是,在人口负增长的早期阶段,由于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所以在其惯性作用之下,未来30年左右,我国人口数量的下降是非常有限的。所以,2025年之前总人口基本在14亿以上,2050年之前将在13亿以上。”原新强调。

但从省级层面来说,人口负增长省份正在扩张。原新指出,未来人口负增长的省份会从“点状”演进为“片状”。

崔树义表示,我国2021年比2020年净增了48万人,根据多种因素判断,2022年出生人口将会继续减少。

“从山东省来看,2022年,山东省可能会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2030年前后山东省总人口或将下降到1亿人以下。”崔树义表示。

多地促进生育政策落地

目前,促进生育政策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不断出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明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2022年以来,广西、海南、湖南等地相继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此外,5月16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在济南召开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立法调研座谈会,提出要切实减轻群众生育、养育、教育负担。7月28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修改《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条例》修订后,新增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十日育儿假,男性陪产假由7天延长为15天。

安徽省也新修订了《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提出多项支持生育政策,包括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基础上,延长产假60天;男方享受30天护理假,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困难的婴幼儿入托、入园给予一定补助等。

纵观各省份鼓励生育的措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比较惯常的是给予更长的产假和更多的生育补贴。

原新表示,现在很多地方为了鼓励生育,纷纷把产假延长,对孩子的培养、母亲身体的恢复等都有很多好处。

“但最大的负面效果,可能是女性再回到工作岗位,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产假并不一定就是越长越好,在就业方面,要关注对女性合法权利的保护,应该在法律政策和激励措施方面有一些具体的安排。”原新表示。

王广州指出,有些政策只要放宽一些,就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比如延长产假和陪护假。在鼓励二孩生育方面,延长产假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可是陪护假是否带薪、钱从哪来等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所谓的优惠政策,一般来说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所以我一直主张要做好研究,不能盲目地胡乱出政策,因为届时有可能面临财政上不能支持补贴措施的情况,所以要算清楚优惠生育措施实施之后,会影响到的人群规模,投入资金占整个国家GDP的比例,以及是否会是损伤其它的公共政策和福利,影响到公平性等等。”王广州说。

崔树义表示,为鼓励和支持生育,各地已陆续出台一些政策,可能会对提高生育率有所帮助,但这些措施力度不大,精度不高,执行范围有限,不要对其抱有过高期望。

“我建议出台政策之前,首先是要通过大规模调查,弄清人们为什么要生?生育子女给他们带来了,或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生育回报率。其次是要精准施策,将鼓励支持政策面向那些确实有生育意愿的人,确实有效解决或减轻他们将要遇到的难题。”崔树义指出。

不过,相对于产假和生育补贴,托育设施更容易落地,也是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补充,王广州分析,托育的发展取决于老百姓的认同和安全感,首先解决托育安全问题,以让老百姓能够放心地将孩子托育。

“在托育上,可以采取发放消费券的补贴措施,可能直接补贴到孩子身上更符合目前的基本国情,给家长更多的知情选择权。所有的补贴措施的目标是形成既公平又有效率的运行机制,避免把主要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或托育机构上。”王广州说。

原新指出,根据国外过去40年的经验来看,推动生育率上升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因此,他判断这些政策短期内不会产生一个非常明显的效果,也不可能一两年之内生育率马上就能回升。“生育政策生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事实上,也有专家指出,在目前出生人口下跌势头难以大幅度扭转的背景之下,未来要更为关注人口素质的提升。

近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小松在解读《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时也指出,湖南省人口发展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包括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显著降低,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 | 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是一针“强心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8
多地已出台生育支持相关措施,一些地方出生人口出现“反弹”
新华每日电讯 2024-11-13
“最能生”的人口大省,人口开始负增长:出生人口6年间从177万降至68万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04
中青报:鼓励生育先要缓解年轻人的婚姻焦虑
中国青年报 2023-02-24
出生人口普遍下滑,多地出台“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政策
澎湃新闻 2023-02-23
29省区市公布2021年出生人口:多地创新低,仅一省超百万
每日经济新闻 2022-07-25
29省份公布2021年出生人口:安徽4年下降47.6%
第一财经 2022-07-23
13省份优化生育政策:探索产假用工成本分担 托育设施“强供给”成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7-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