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近期23宗主诉中暑患者被紧急送院救治
南方都市报 2022-07-14 08:05

“打败我们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一句戏谑的段子,却成为当前广州市民通过体感就能得出的直观体会。尤其是在超强台风“暹芭”过境后,羊城快速进入高温炙烤模式。受高温、高湿影响,一名八旬老人因热射病送医积极救治后不幸亡故,另有两名青壮年仍处于昏迷状态。

值得警惕的是,来自中国气象局的提醒则仍然是热字当头,未来一周,新疆南疆盆地、四川盆地中东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局地可达40℃以上。高温天气下重点做好中暑预防,尤其是重度中暑热射病预防非常关键。

八旬长者着装太多重度中暑

南都记者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获悉,台风过境后的6日-13日,该中心接收到主诉中暑的受理单33宗,其中30宗派车,3宗取消,23宗患者被紧急送院救治。从中暑的数量和夏季城市疾病谱分析,较去年同期并无明显变化,但相比今年稍早月份则有提升。

23人因中暑被及时送医治疗,相对于一个常暂住人口1800万的数量而言确实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但具体到单个患者而言,则可能需要因为中暑、热射病付出生命代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汪志刚表示,6、7两月,该科就收治了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80岁长者,因为居家通风条件有限,加上高温天气下着装依然非常严实,结果因为热射病昏迷送医。

“医学上我们采取了很多积极处置方案,比如静脉输注0-4摄氏度生理盐水,冰帽、冰毯物理降温,甚至运用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将降温后的血液回输到老人体内以达到降温效果。可热射病引发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肝肾等多脏器衰竭太过严重了,老人最终还是不幸去世了”。

据悉,热射病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度中暑,以前被区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目前已经被统一为热射病这一个病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体不能及时散热,导致人体中心温度极高(一般超过40度以上),进而导致细胞凋亡、坏死和功能障碍,这是高热导致热射病的最基本的机制。

“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表现为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热致疾病类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它因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同时可以并发循环、呼吸、肾脏、胃肠、凝血功能障碍,另外出现横纹肌溶解。”

32岁小伙因热射病长期昏迷

在暨大附一院重症监护室内,一名32岁的快递分拣员因热射病已长期昏迷。送医时体温超过40℃,深度昏迷,送医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肝、肾、脑功能障碍,加上循环衰竭,处于非常危险的低血压状态。

“患者本身比较肥胖,而肥胖人士的散热功能本就比较差,在高温、高湿又不通风的环境下不注意休息,结果发病”。经过专业的对症处置后,目前该男子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依旧处于浅昏迷状态,综合评估显示其预后不会太好,较大概率会进入植物人状态。

汪志刚表示,热射病也好,中暑也罢,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做好预防,在夏季高温天气尤其是要注重通风、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需要高温作业的人群则需要做好时间分配,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要到阴凉处降温、补水。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在高温天气下的运动、作训,一定要量力而行。“日常中,我就看到了不少人穿着防晒冲锋衣、戴着口罩运动,这很容易中暑。”

对于中暑或热射病的现场处置,则需要第一时间将患者安全转送到阴凉通风地方、解开影响散热的衣物纽扣。“此时可以使用电扇散热,也可以用湿毛巾在患者的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汇集处进行擦拭物理降温。与此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专业治疗至关重要。”

据悉,也就是在一天前,一名56岁高温户外作业人员,就因为热射病被紧急送至汪志刚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治疗,目前该患者仍未苏醒。

权威解读

气象专家谈多地极端高温:或将持续至少两周,湿度大体感更热

今年夏天,多地持续降雨、持续极端高温。连日来,“热”字成了不少人朋友圈的刷屏关键词。南都记者注意到,7月11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高温橙色预警,多地高温天气持续发酵,7月10日18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7月历史极值。

持续性的极端高温从何而来?高温天气还要持续多久?“突破历史极值”意味着什么?7月12日,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告诉南都记者,最近50年来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未有的速度发生,这是此次持续性高温天气发生的气候背景。

持续性高温成因是什么?

中国气象局提醒,未来一周,新疆南疆盆地、四川盆地中东部、黄淮南部、江淮、江汉、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一般为35~38℃,局地可达40℃以上。

持续性高温的成因是什么?许小峰告诉南都记者,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最近50年来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未有的速度发生,这是此次持续性高温天气发生的气候背景。

许小峰介绍,另一方面,当前大气环流的异常变化是高温天气发生、持续的直接原因。7月以来,在台风“暹芭”北上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西伸,伊朗高压带东伸,并与中纬度的大陆高气压结合,在我国上空形成稳定的暖高压带,造成了持续稳定的大范围高温天气。

“而且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水汽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会使得体感温度更高。”许小峰说。

本轮高温何时结束?

这波极端高温何时能结束?许小峰告诉南都记者,预计大范围高温天气还将持续至少两周时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华东、华中、西南的大部分地区、华北南部、新疆北部等地偏高1~2℃,高温日数偏多,可能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天气过程。

许小峰表示,高温热浪天气对人体健康、电力供应、农业生产、交通安全、户外活动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要特别加以防范。

南都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这意味着什么?来年是否可能再突破今年的历史极值?对此,许小峰认为,突破历史极值可以说是对人类发出的一个自然警报,提醒人们要重视因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极值不一定每年都会被突破,但这类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则反映了总体的气候变暖趋势。”许小峰说。

知多D

热射病是啥?怎么防?怎么治?

热射病即重度中暑,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热射病病因有哪些?

对高温、高湿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年老、年幼、体弱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亦较多发生。易发因素包括:

●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

●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

●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高温天户外活动切记

●准备好防暑必需品。备好防晒用具,如涂防晒霜,戴宽檐帽、充足的水;穿宽松透气浅色服装,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

●科学补充水分。少量多次饮水,可每隔15~20分钟补水200毫升,水温不宜过高。大量出汗,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糖水或运动饮料。

●注意散热。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或是风扇进行物理降温。炎热难挡时可用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有助降低血液温度。

中暑了记住5点能救命

●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

●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给患者降温。

●最好赶紧物理降温(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严重者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发生这种情况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去刻意束缚其抽搐的肢体,可用软物(床垫等)垫在病人身下。如果发生呕吐,请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无论症状轻重,必须及时就医!

相关新闻

中央气象台昨日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预计7月14日白天,陕西南部、河南中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湖北、湖南中北部、江西、浙江、福建大部、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江苏南部、浙江中北部、四川东南部、重庆、陕西南部等地局地可达40℃以上。

文/王道斌 郑璇真 沈锐冰 张灿城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有这些症状你可能已经中暑了,中暑后的急救第一步你知道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7-08
中暑急救第1步,很多人都不知道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7-04
高温席卷,牢记中暑急救五大步骤!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4-06-22
出现这俩症状 你离中暑不远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全国多地“炙烤” 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7
关于中暑和热射病 北大人民医院医生为您把事儿说清楚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高温中暑分几个阶段,如何尽早识别,哪些人容易中暑?
北京市疾控 2024-06-14
高温下,这份热射病“预防指南”请收好!
新华社 2024-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