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签署《“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审议通过《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2022年工作要点》(简称《要点》),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常态化机制正式建立。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以来,这一国家战略已走过了8个年头。8年来,在党中央统一部署和领导下,三地“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持续深化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机制,在生态、交通、产业等多个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生态环境为例,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齐心协力、携手治污,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等实现突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大幅改善。2021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其中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冬奥蓝”“北京蓝”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此外,京津冀19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为70.4%,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让三地百姓享受到了更多蓝天白云的好天气和青山绿水红利。
既往的成绩值得肯定,同时也要看到,包括京津冀在内,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出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三地生态环境“三联”合作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动能。
此次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签署《协议》,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联动等6大方面,进一步深化三地协同内容,吹响了推进生态环境“三联”常态化进军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协议》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增加了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等相关内容,有力彰显了三地环保部门的责任和大局意识,必将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务之急,在于加快推动生态环境“三联”常态化机制由构想走向现实。三地环保部门应进一步强化“一盘棋”思维,认真落实《协议》《要点》精神,细化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对接、标准协同,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稳步有力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三联”常态化落地生根。
生态环境“三联”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持续推进。三地环保部门应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低碳创新、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方面分别制定时间表、线路图,明确各地目标任务,压实部门责任,奖惩并举,鼓励政策措施创新。同时推动信息共享,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应急联动等工作力度,实现三地优势互补,“三联”合作年年见新成效。
合作就是力量,京津冀“三联”大合作必能带来大发展。三地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要建立虎虎生风的常态化机制,也要着眼于长远目标和长效治理,确保区域和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
文/威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