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自动驾驶出租车已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商业化试点,而一些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车型,也普遍推出了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这些技术的不断落地,也让激光雷达这一传感器的新赛道关注度明显提升。
自动驾驶技术推进 激光雷达用量增长
现在在北京亦庄的街头,只要手机上安装了特定的打车软件,就可以叫到一辆已经商业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些车辆的顶部、车身上,安装有几颗激光雷达,而这些激光雷达就相当于它们的眼睛,对于自动驾驶而言非常关键。它具体是怎样工作的?
记者注意到,这类车内共安装有三块屏幕,上面会不断显示出实时识别到的道路情况。
某自动驾驶企业工程师:激光雷达是不停地向周围发射激光,通过激光到达物体表面再传回来,计算目标的距离,以及生成三维的识别结果。周围绿色的是识别出来的汽车,橙色的是非机动车,比如两轮以及三轮等。
技术人员介绍,目前他们每台车上配备多个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共同完成对环境的感知。其中,激光雷达具备探测距离远、精度高等优势。
某自动驾驶企业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李林涛:这款激光雷达有效探测距离是在200米到250米左右。我们从一开始的几辆车,现在已经达到上百辆,整体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量有非常快的增长趋势。
除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激光雷达今年的更多增量来自于量产车型的安装。近期,部分造车新势力品牌开始首次交付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3年推出的新款车型中,有超过20余款宣布将搭载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进入量产增长期 成本持续下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被业内认为是激光雷达进入大批量生产的重要节点。产业链的逐步成熟,也让激光雷达的成本不断降低。
江苏苏州的一家激光雷达厂商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已和自动驾驶、工业等多领域的客户达成合作,正在全力生产最新一代产品。这种激光雷达的视角可以达到120度,探测距离最远可以达到500米。
某激光雷达公司总经理 邓常敏:今年算是激光雷达的量产元年,今年我们首先规划的一条产能,可以达到10万台以上,接下来再继续扩大产能。
业内人士介绍,以往困扰激光雷达批量使用的一大问题就是成本过高。而现在,随着需求量增长和产业链成熟,业内企业也在不断创新调整技术方案,降低各类激光雷达生产成本。
某激光雷达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 邱纯潮:以往的激光雷达动辄几万元,所以对于汽车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在是几千元的价格区间。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激光雷达在汽车行业等领域的渗透率增高,未来成本依然存在较大下降空间。而成本下降以后,会进一步带动下游应用端发展,整体形成良性循环。
专家:2025年激光雷达产业规模将达近300亿元
除了自动驾驶汽车使用以外,目前,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拓展当中。业内专家预测,未来几年激光雷达产业将进入到快速增长期。生产端的交付能力和产业链各环节的保障能力,将成为各家厂商比拼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自动驾驶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分为两种路线:一种以摄像头为主,利用视觉算法进行识别;另一种则采用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厂商较多采用后一种路线,还处于刚起步状态,增长空间较大。
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所基础电子研究室副主任 马晓凯:目前国内的激光雷达产业规模大概在38亿元人民币左右,它的年复合增长率大概是在63%;预计到2025年,全国的激光雷达产业规模将达到273亿元人民币左右。
专家介绍,目前乘用车是激光雷达市场增量较快的主要使用场景,但不同类型的激光雷达,其实还可以用于移动机器人、仓储物流配送和智慧城市等多种场景。
赛迪研究院集成电路所基础电子研究室副主任 马晓凯:比如在路基的十字路口可能会装激光雷达,对路上的状况会实现更准确精细的动态监测。
目前,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可以满足自动驾驶等硬件基本需要;但各类芯片、光学元器件等上下游之间,还需要进一步磨合。(央视财经)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