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 林语堂:我为什么把《游山日记》评为“日记模范”
中华书局1912 2021-12-06 20:00

有一本书,它是周作人推荐给林语堂看的,而林语堂看过后就找了周劭来点校,推荐出版,还专门写了一篇此书“读法”,赞赏其为“日记模范”。这就是晚清著名才子舒梦兰的《游山日记》。让我们来看看,林语堂认为此书该怎么读吧~

《游山日记》读法

我读舒白香日记,喜其文笔闲散,甚得日记体裁,因劝亢德把他翻印。本想略加批注,以明私人好恶,而时间不容如此做法,只好改写一篇读法。然而绝对非摹仿谁何,闲人不必瞎猜。惟吾既称此书足为日记模范,亦应说说其为模范道理,一则可以指岀要着,二则可以防入迷途,并非叫人囫囵吞枣把此书整个奉为理想杰作也。

日记所以为贵,在私之一字。论文是写给大家读的,尺牍是写给一人读的,日记是写给自己读的。论文材料是天子王侯部长科长之事,尺牍材料是朋友借贷感兴抒怀之事,日记材料是朝夕会谈中夜问心之事。故论文公,尺牍私,而日记私之又私。

然就范围言之,日记广于尺牍,尺牍又广于论文。论文谈大不谈小,尺牍日记大小皆可谈。小之又小者,日记可以列入,在尺牍,非至亲至友便不相宜。举例以明之,随意臧否人物,叙述曲直苦衷,可以入尺牍日记,而不可入论文。天池寺牝犬求交,雄鸡守节,今日吃豆,明日吃藕,系小之又小者,可以入日记,而非至亲至友便不宜入尺牍。

故论文只谈要紧事,尺牍可谈要紧及不要紧事,日记并可谈最不要紧事。惟有好的尺牍写来必似日记。谈不要紧事,方是佳翰;写无事忙信,才算知交。牝犬求交雄鸡守节材料皆可收入尺牍,便是尺牍圣手。至牝犬求交雄鸡守节竟能运用入论文,斯为文章大家。孟子鱼与熊掌之喻,小之又小,便是如此随手拈来。

论文能大不能小,日记尺牍能大能小,故日记尺牍范围比论文广。故能写好论文者,未必能写好尺牍,能写好尺牍者,必能写好论文。是故教小学生作文,只须教写日记;日记做得好,能小能大,能叙事,能描写,能发议论,论文可不学而能。

此书有小有大,有记蚊记汗,亦有论佛论道。有叙事,有回忆,有会话,有自省,有骂和尚语,有敬樵夫语,有嬉笑怒骂,有巧譬罕喻,有透彻议论,有幽默风格,所以称为模范,而所以最贵在幽默风格,于正经中杂以诙谐,闲散自然,涉笔成趣。

……

全书以议论言,当以卷八丁丑条,页五至七“庸人颂”为第一。此盖古今来骂道学第一篇杰作,与袁子才“答杨笠湖书”媲美,真可谓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了。文长,兹不录。以罕譬言,当以卷六页九丁卯条以寒热谈国脉盛衰为第一,以卷六页一壬戊条以四时喻贤圣第二。第一条略如:“秦始皇好吃热药,以助火纵欲。其始也亦殊快意,浸假而遂生陈涉之痰,动项羽之火,痰火炽而中风亡矣。唐太宗好吃阴药,故体貌润泽,未尝有疾,浸假而酿成高宗之痿,明皇之泻,赖有徐狄之参蓍,挽回元气……”此真所谓妙语解颐矣。第二条略如:“至若孔子之德……则所谓秋分之际……有似卉木落实,为年来种子,正秋分事也。颜子一间未达,则秋分之朝。曾子闻道稍迟,亦秋分之暮……孟子则丹枫黄菊之秋也,风景殊佳,节气则过中矣,原宪清寒,居然十月坤卦也……递降而至于秦皇,汉武,晋祖,唐宗,以及李斯,王莽,刘曜,朱温之徒,苟非酷暑,即是严寒,未尝不生物成物,而炉箑皇皇,宇宙间无宁日矣。”这是罕譬而喻,文字活泼,是吾所谓好文章。

在议论方面,以上几条以外,能发挥独见者,有“不知子都之美无目辩”(卷九页四),“妓功甚巨论”及“老人不应犹好妓乐辩”(卷九页二),而后者尤能议论风生,当与袁子才《与朱石公书》《与杨笠湖书》及龚定庵《论私》并读之。

但是以日记论,以小品论,以个人笔调论,全书吾却推“想吃肉”(卷五页七)“喜夜谈”(卷五页八),及“睡状元冤解”(卷九页四)为第一。议论文属阳性,抒怀文属阴性,在日记中,我仍喜欢小品抒怀自由自在之文,故全书推“喜夜谈”文为第一,以其小品风调最纯熟也。

予比晓钟动即不复寐,辗转待日出始起,亦不为晏,然生平有坚卧不醒之名,竟有薄暮过我,犹问曾否朝餐者,予亦唯唯不敢辩。尝戏语白厂:“吾属当不睡则醉,不醉则睡;睡与醉,虽有罪不加刑焉。”白厂翻盏大笑,叹为典切;其实白厂未尝醉,予未尝睡也。拙性喜昼夜不寝而长谈,惜世人多忙,谁肯过我?或问“曾见某人”?辄云“彼长睡何由得见”,其不相识者,恶得不信?今试举一二长谈之人以证。吾往初入都,因吴茗香、兰雪而识乐莲裳。三子者,或同来,或一二人来,谈辄达旦。往往一人病,二人引以为戒,不复来,然予必往问其疾,则又谈达旦,病者或因谈而愈,辄又悔其相戒也。莲裳比戏语兰雪,与舒白香谈,可以令人死,兰雪则谓子犹未尝读白香小词,乃真令人死耳。三子皆奇才宿慧,声入心通,虽欲不谈,亦忍俊不禁。即此可信,予不睡非难,不谈难,谈亦非难,能使我敢于妄谈者,难其人也。……大空敏绝有鉴裁,以冲度掩其机锋,鲜有知其善谈者。每觞佳客,辄相约一谈。否则虽适在坐,必私语曰“某某客且至,君可去矣”,其风趣如此。至亲中曾连榻长谈而不厌,自少至老,未尝笑我渴睡者,则别有西桥姊丈,果泉廉使,及朴园外甥,家从子长德,建侯诸人可证。然则相识朋旧之不屑过我,不肯过我,不暇过我长谈者,相遇虽疏,其过亦不专在我(语案:日记文字至此为上乘)。顾疑我无时不睡,以致传闻异辞,一若区区在世犹未下床也者(所谓闲适笔调,娓语笔调,便是指此种语句),此睡名之所以重乎?抑果众人皆醒而我独梦乎?冤之久者不易白,故历举同乡诸公之曾久处而长谈者,以证吾梦而常醒,盖谈非梦中事也。脱诸子都复不承,谓予妄证,则予且自疑是梦,正好酣眠,亦不暇哓哓辩矣。

唐寅绘《庐山图》

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皆见于本段,而末句“脱诸子都复不承”一转,乃行云流水之笔,不可强求,非才子莫办也。试以此文笔调与周作人笔调合读,便知娓语笔调平淡文章之趣。学者果能夺破古文笔法重围而出,学学亦当不甚难,即使学不像,亦较画今夫天下好也。呜呼,吾提倡闲适笔调,有何辜哉!

白香之幽默,来得自然轻松,以幽默化其讽刺,斯不流于尖酸。姑举二例。卷一页九:

妙华欲重诣都下,住西山戒坛之太阳洞。谓此洞一虎守门中……心偶妄动,则虎有怒色,若严师之督弟子者……此虎数十年守洞,未尝食僧。戊午春,一道士谓能伏虎,乞居此洞,僧亦惮是役之险,乐让道士。居才五日,戒坛巡山僧过之,不见虎守洞,以为道力所驱也。入洞相访,则道衣与一足存焉。予笑曰:“此虎既善护法,仍旧茹荤,殆亦若萧居士(白香化名)乎?”……猎者:矢不虚发,近诸山皆有获,独黄龙虎不入彀,足见其高纵远虑,不婴外患,惜予留连信宿,闻声相慕而已……(白香曾谓闻虎吼,大慰岑寂故云。)

沈周绘《庐山高图》

又举一例。白香高雅,自然觉得俗人可笑,但亦平平温温,不涉酸刻。卷九页三壬午条有煮鹤之喻:

亭午,数游人相过,知客僧延款甚殷。一猬髯蛙腹者叹曰:“真好庐山,南北行半日不尽,脱可种菽麦,何难致富。敝乡之山甚宜树艺,惜宽广逊之。故古人独夸此山。”予闻之甚乐。昔人有酷好鹤而蕃其种者,一贵人见而乞焉,不得已笼献其一,甚有德色。翌日造请,贵人者殊不称谢,其人不能耐,遂自夸鹤美。贵人颦蹙摇首曰:“昨已尝试,味反出雁鹅之下,奚足贵耶?”

此段作者以“予闻之甚乐”了之,若在不善用幽默者,便多事矣。不能幽默者始需要辱骂。此种杀风景事书中甚多,而尤以俗僧势利者尤多。卷三页八,甲午条知客僧与行者在清净禅林互骂便是。又卷四页七,己酉条“知客僧忽请化斋,意在化缘”一节。最好是卷八页五丁丑条,描写一些掾吏“说官话,唾官痰,着官衣……。亦不屑赏鉴天池,但仰面望铁瓦问曰‘生铁乎?熟铁乎?’……”一段。卷七页三悔不失节条亦幽默。余数例已见黎厂跋。(本文摘自《游山日记》附录《〈游山日记〉读法》,标题为编者所拟)

《游山日记》被林语堂称赞为“日记模范”,并专门撰写五千字长文《〈游山日记〉读法》,一一指出其妙处,大加推崇。是书共12卷,前10卷称“天香随笔”,即舒梦兰在嘉庆年间居游庐山一百日中所作日记;后2卷称“天香手稿”,为期间所作诗赋。日记正经中杂以诙谐,行文如行云流水,幽默而不流于尖酸,洵为上乘小品,上乘幽默。现以上海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刻本为底本,参考相关文献进行点校,排为简体字,以便读者。书后并附原刻本序言及1936年版中周作人序、林语堂《〈游山日记〉读法》、周劭跋等,读者于此可知此书来龙去脉及精妙趣味之所在。

作者简介

舒梦兰(1759—1835),字白香,晚号天香居士,江西靖安人。为人洒脱风趣,极富才情。应试落第后,遂闭门读书,绝意仕途,以布衣终其身。又曾游北京,为怡恭亲王座上客。与名词人乐莲裳相友善,组织莲根诗社。著有《游山日记》《白香词谱》等。

于淑娟,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致力于先秦两汉文学与经学以及明清文学研究,成果丰硕。著有《汉诗外传研究》《汉大赋与汉代辞书研究》《龙门子凝道记名义考论》及古籍整理《毛诗集释》等。

编辑推荐

1. 林语堂推许为“日记模范”

本书面世于清末,后数次翻刻,民国间被周作人发现后,推荐给林语堂,林语堂特地撰写五千字长文《〈游山日记〉读法》,推许为“日记模范”并阐述理由,赞许其“有小有大”“有透彻议论有幽默风格”“闲散自然、涉笔成趣”等多种妙处,并推荐重新整理出版,周作人为之作序,周劭亦撰写跋语,此次均附于书后。

2. 《白香词谱》作者的另一部杰作

本书作者舒梦兰是晚清时著名的才子,他编纂的《白香词谱》被誉为“学词入门第一书”,其才情卓越可知。兼且性情洒脱自然,故日记中非但庐山清景、虎啸云醉皆来笔底,令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又嘲庸人、讽俗官,杂论儒释道三教乃至西方基督教,甚至以18世纪的中国文人之身而关注到人口问题,近于西方政治经济学家马尔塞斯,可见其见识超人。

3. 横排简体,精心点校,清新宜人,便于携带

这是《游山日记》第一次推出简体横排版本,邀请浙江师范大学于淑娟教授精心点校,选择上海图书馆藏嘉庆十年刻本为底本,参考相关文献校勘,收录原刻本所有内容及民国版序跋等,内容完整、点校精善。加之版式设计疏朗,开本小巧宜人,为读者打造舒适的阅读体验。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赏读|晚明士人的收信快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0
文学|“我为什么写小说”——新京派作家常小琥谈其代表作《收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2
散文|葛国顺:我们向汪曾祺学什么?
运河儿女 2024-04-29
新知|在今天,为什么我们需要读《苏菲的世界(漫画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5
话题丨人间清醒第一人,为什么世人皆爱苏东坡?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4-01-28
赏读|董桥:板桥旧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赏读|董桥:读书便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历史|燕京大学图书馆 积跬步而成其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