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房产交易下行周期,中介机构真正的考验已经开始。11月9日,贝壳公布今年第三季度财报,贝壳三季度存量房交易GTV为378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34.3%,其中二手房交易GTV同比下降36.8%,新房交易GTV4101亿元,同比下降2.5%。二手房交易市场究竟有多惨,贝壳的三季报可见一斑。
二手房净收入同比下降31%
公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贝壳找房总交易成交额(GTV)为8307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二手房交易总价值为3782亿元,同比下降34.3%;新房交易总价值为4101亿元,同比下降2.5%;新兴和其他服务的GTV为423亿元,同比下降20.4%。
具体而言,今年第三季度贝壳二手房交易服务的净收入为61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88亿元,同比下降31%。其中,第三季度贝壳佣金收入为53亿元,而上一年同期为79亿元,佣金收入下滑是由于该公司旗下链家品牌的二手房交易业务的总交易额下降至1853亿元,而上一年同期为2857亿元。
二手房交易净收入的减少,也导致贝壳毛利率出现下降。数据显示,贝壳找房2021年第三季度的毛利润为28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44亿元;2021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15.2%。
新房交易服务的净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今年第三季度贝壳新房交易服务的净收入为113亿元,主要是由于新屋交易佣金的温和增长,不过,第三季度新房交易GTV为4101亿元,同比下降2.5%。
贝壳的营收构成主要有三部分:二手房交易服务、新房交易服务,以及新兴业务服务三大板块。最近两年,其新房交易服务虽异军突起,但二手房交易服务仍占据主导地位。
二手房交易市场究竟有多惨,贝壳的三季报可见一斑。
对于市场变化,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则表示,尽管公司的业务在短期受到市场下行的影响,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近期金融监管部门也多次回应市场关切,消费者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
“指导价”影响有限
2021年第四季度,贝壳预计其总净收入将在145亿元(23亿美元)至155亿元(24亿美元)之间,较去年同季度下降约31.6%至36.0%。之所以继续保持“悲观”情绪,也是因为近期调控政策的压力逐渐显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2%,同比涨幅为2.4%。在连续16个月房价上涨的基础上,8月份二手房价格涨幅首次为0,而9月份明显出现下跌。“这和实际感受非常接近,近期部分城市二手房腰斩交易态势,说明市场本身进入明显的降温周期。”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9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达到52个、上涨城市仅17个,另有1个城市持平,大概有3/4的城市出现了明显的降价现象。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出台二手房“指导价”。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今年2月发布了3595个住宅小区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标志着深圳正式建立二手住房成交参考价格发布机制,也成为这一轮二手房指导价政策的“首试者”。
随后,宁波、成都、上海、无锡、北京等多个城市也发布了二手房“指导价”。不过部分城市的覆盖力度不如深圳,因此也就造成城市之间的差异性。以北京为例,目前仅海淀房协发布了部分热点小区的二手房交易“指导价”,名单包含海淀29个重点小区,对60平方米以下小户型、60-90平方米中户型以及9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均给出了指导价。超过挂牌指导价1%的不予挂牌。
“指导价政策影响有限,北京地区没有指导价的小区也在降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二手房市场放款难,已经全面抑制市场活跃,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占比高,当下贷款周期已经超过3个月,年内放款难的情况持续下去,市场成交量不断减少,包括深圳等城市成交量已经是多年最低点。
房贷利率出现松动
事实上,在一线城市中,二手房占市场交易总成交量已大大超过新房,而这些城市大多存在“去泡沫”压力。信贷政策精准有效管控,其变化也是对市场平稳的保障,近期信贷也开始出现松动。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90城中20个城市房贷利率出现下调,其中14个城市首套利率下降,14个城市二套房贷利率下降,重合的9个城市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均下调。下调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无锡、湖州等长三角城市,除了广州、深圳外,其他多是三四线城市。
放款周期方面,10月90城房贷平均放款周期为74天,较上月有所延长。这主要是由于放款动作与利率调整存在一定时差,10月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为前几个月期签约的单子。从局部城市看,上海、芜湖、南宁、烟台、郑州、株洲等城市放款周期较9月有所缩短。
9月底以来央行多次释放积极信号,预计四季度住房信贷的投放将回归“平稳有序”,对首套置业客群、卖一买一的改善客群予以保障和支持。一方面房贷利率下调的城市范围将扩大,另一方面放款周期将有所缩短。信贷环境的边际改善有利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刚需群体入市启动换房链条,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贷利率下降,似乎成为本轮市场调节的转折点,刚需群体入场,能否挽回二手房市场的“惨局”?
编辑/李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