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拟吸收合并东方投行 合资券商渐消退
经济观察报 2021-06-23 21:07

6月21日,东方证券(600958.SH)公告称拟吸收合并公司投行业务全资子公司东方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投行”),包括合并后者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并注销其独立法人资格。

这家以合资券商身份而生,拥有9年发展历史的公司,正式由东方证券吸收合并。

外资券商入华第三波浪潮正酣,而作为“前浪”的合资券商也有一部分陆续退出舞台。

1995年,摩根士丹利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发起组建中金公司,掀起外资券商入华的第一波浪潮。2001年,中国“入世”,外资券商通过与国内券商合作设立合资券商,是为第二波浪潮,东方花旗(即东方投行前身)即为此轮浪潮的产物。2020年末,券商外商股比限制取消,外资机构纷纷寻求在华设立独资或控股券商,而“前浪”则首当其冲地受到了第三波浪潮的冲击。

一位上海中型券商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过去外资机构受政策限制,只能参股而无法控股境内金融机构,市场遂涌现出一批合资券商。在当今政策开放的背景下,外资机构对于控股的需求愈发强烈,而经历过外资撤退、选择回归母公司的原合资券商,也可充分利用母公司的股东、客户等资源,作为部门整体运作,推动投行业务整体发展。

东方投行回归母公司

东方证券在6月21日的公告中表示,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能够有效解决东方投行作为子公司经营时,流动性风险等指标对开展投行业务的影响和制约。公司投行作为部门整体运作,管理与决策效率将有效提升,有利于推动公司投行业务整体发展。

资料显示,东方投行前身为东方花旗,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东方证券与花旗亚洲共同投资组建。2018年末,东方证券接获花旗亚洲《无意延长合资期限的通知》,于次年初宣布受让花旗亚洲所持东方花旗33.33%股份。相关事宜于2020年4月完成,东方花旗更名为东方投行,成为东方证券全资子公司。

经济观察网记者此前了解到,东方证券主要通过东方花旗和固收团队开展投行业务,东方花旗班底也基本承接自东方证券原投行业务部门;加之高达66.67%的持股比例,使得东方证券在东方花旗中的话语权较强,原先双方拟定的CEO轮流制也未实行。

东方投行CEO马骥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股权变更之后,东方投行借助100%回归东方证券的机会,抓住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推出的良好机遇,结合多年中外合资经营发展经验成果,充分发挥集团公司资源优势,迅速在IPO等方面打开局面。

东方证券2020年年报显示,东方证券当年实现营收231.34亿元,净利润27.23亿元,同比分别增加21.42%和11.82%;投资银行业务实现收入16.28亿元,占比6.84%。东方投行当年完成股权融资项目21个,同比增长90.91%,主承销金额为170.82亿元,同比增长57.04%。中证协数据显示,2020年,东方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和承销保荐业务收入均为行业第12位。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向经济观察网表示,相较于作为东方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东方投行在被吸收合并后能更好地利用母公司的背景、资源。事实上,投行并非是单独的业务,而是需要承销能力;不仅需要经营与企业的关系,还需要一定的用户和投资者基础,才能够保证股债完全发行。

东方证券也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吸收合并完成后,公司投行业务牌照分割问题将得以解决,有利于充分发挥全牌照的优势,提高展业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合资券商渐消退

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之后,证监会宣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自2020年末以来,外资机构多倾向于设立控股或独资券商,以摆脱此前更多类似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享受境内庞大市场的红利。

除东方花旗经历花旗亚洲撤资后变更为东方投行外,此前已有多家合资券商因外资撤离变更为国内券商的全资子公司。例如,原长江巴黎百富勤证券经历法国巴黎银行撤资后于2007年变更为长江证券全资子公司长江保荐;原海际大和证券经历日本大和证券撤资后于2014年变更为上海证券全资子公司海际证券,后由中天金融控股即成为今天的中天国富证券;华英证券经历苏格兰皇家银行撤资后于2017年变更为国联证券全资子公司。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经济观察网表示,自去年政策放开后,诸多合资券商的外资股东选择向中资伙伴转让股份,转而寻求设立控股或独资券商。不过外资控股券商目前对中资券商投行业务的冲击还很小,也比较不适应证监会的核查要求。

目前的4家中外合资券商分别是由山西证券与德意志银行合资设立的中德证券、由方正证券与瑞信银行合资设立的瑞信方正证券、由瑞士银行与北京国有经营公司等合资设立的瑞银证券,以及由广州证券与恒生证券合资设立的广证恒生。

前述上海中型券商人士向经济观察网表示,合资券商发展不及预期,一方面是因合资券商仍由内资控股,外资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和发展积极性,难有实质性突破;另一方面,券商的投行业务仍然以提供通道服务占比较多,业务发展主要依赖项目资源,专业能力不强,行业差异化不明显,难以突显外资的专业优势。

对于外资机构而言,过去由于持股比例受限、业务牌照单一等原因,合资券商发展状况普遍不太理想。如今申请设立控股或独资券商,能够开展全牌照业务,并且可以获得更大等发展自主权,有助于其境内证券业务的开展。付立春也表示,合资券商逐渐消退确实是当下的趋势,外资机构充当财务投资者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目前,证监会已核准8家外资控股券商开业。其中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方正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通过外资股东提高持股比例实现控股,而星展证券、大和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则是新设立的外资控股券商。

从注册地上看,京沪两城分庭抗礼,各占四席。其中瑞银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信方正证券和大和证券注册地均为北京,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星展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和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则都落地上海。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梁冀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证券业双向开放提速 外资补“资质”内资忙“跨境”
证券日报 2024-03-04
瑞穗证券布局中国,哪些外资券商还在排队入场?
中新经纬 2023-11-23
高层变动事涉浙江国祥?东方证券连夜澄清系正常变动
第一财经 2023-10-11
全面注册制催生新机遇 券商纷纷加码投行业务
经济参考报 2023-03-08
券商股重挫,机构逆势抄底东方证券,后市还有机会吗
​第一财经 2022-04-18
东方证券配股引发跌停 券商板块下跌2.58%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4-18
券商密集补血进行时 东方证券百亿配股获批 券业配股融资超千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3-10
外资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控股券商增至9家
证券日报 2021-1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