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之后,他们曾偷偷爬上剑桥大学里那些高墙与塔楼
解放日报 2021-04-10 11:50

剑桥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学府。始建于1209年,是世界现存第四古老的大学,由31所成员学院、超过150个学系组成。剑桥培养孕育了包括牛顿、达尔文、罗素、霍金、拜伦、徐志摩等在内的众多科学和人文巨匠,其中包括97位诺贝尔奖、10位菲尔兹奖、4位图灵奖获得者。

剑桥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培养这样多的优秀人才,固然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分不开,更与学校的建校宗旨有关。剑桥大学的校训是: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也就是说,剑桥更多的是提供一个启蒙的场所,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去探索未知。《剑桥夜攀者》一书正是这一校训的有趣注解。

攀爬剑桥建筑在剑桥大学属于严重的违纪行为,被逮到是会被直接开除的,因此本书署名为“惠普尔斯奈思”的作者,其实是剑桥大学20世纪30年代某一毕业生的笔名。本书初版于20世纪40年代,有人曾拿着此书向时任剑桥大学校长的乐思哲·博里塞维奇爵士索要签名而被婉拒,但校长私下说“这是一本好书”。

本书详细记录了20世纪初以剑桥大学学生为主的年轻人夜攀学校各个学院及周边建筑的故事,是一部颇具“后浪”精神的剑桥夜攀史,生动诠释了剑桥大学自由、包容与开放的气质。这是一个发生在世界知名学术圣地的离经叛道的故事,它有关大学的灵魂、青春的叛逆,以及,始终昂扬的生命力。

剑桥大学各个学院的大门晚上10点准时关闭,将学院清幽生活与外面喧嚣世界完全隔绝。然而,总有年轻的热血与骚动的灵魂跃跃欲试,“正是对恐惧心理的克服,攀爬运动才平添了一半的魅力”。他们冒着失去学位和生命的危险,打破学术圣地的清规戒律,去攀爬剑桥校内极具挑战性的各类建筑。谈到为何开始夜攀时,作者如是说:“青春与极限运动碰撞出的不是失控,而是征服恐惧的快乐、历经磨炼的性格、相互信任的友谊以及度过迷茫岁月而收获的心灵成长。”

参加夜攀的人主要是学生,但也有个别教师,不过大家从来心照不宣,彼此守口如瓶。夜攀成为夜攀者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有的成了极地探险家,有的成了大学教师,有的则在收集蝴蝶。过去的经历时常会萦绕在记忆中,过去的事情像遥远的山峰,有时候一道阳光穿过云层,就能照亮它的模样。那些攀爬的经历,永远不会变得平淡无奇。只要你曾见过落日或月光中礼拜堂的模样,只要你曾见过屋顶瓦片在雨中闪烁的亮光,只要你曾站在塔顶上俯视过这个世界,你就会永远记得它的诗意韵味,永远也不会忘记”。

文/王虎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