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非常好”的马识途 开始“吃107岁的饭”
华西都市报 2021-01-18 13:24

1月15日,农历腊月初三,是著名革命家、作家马识途的生日。用马老女儿马万梅的话说就是,马老当天“满106岁,开始吃107岁的饭了”。

此前每年这一天,马老会与自己的至交好友在一起“打平伙”聚会吃饭。这些至交好友包括作家李致、王火等。不过,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马万梅透露,一年一度的聚会自然是“取消不搞。不过,‘平伙’虽不‘打’了,仍有三友邀约着上了门”,这三位好友中就有李致和朱丹枫。

据马万梅介绍,马老当天吃了长寿面,马老的孙子还专门在甜品店里为他订了一个小蛋糕,马老的状态和心情都很不错。

261871737.jpg

李致佩服马老思维清晰 状态相当好

以前马老多次过生日,王火都会参与聚会。这次之所以没有出现,据马万梅说,“王火老师前阵子身体有恙,安装了心脏支架。现在还没出三个月危险期。”92岁的李致虽然年纪也大了,但是身体还很硬朗。15日一大早,9点过,就准时出现在马老家中。“我拜访马老,时间一向掌握得不错。因为马老年纪大了,不能打扰他太多。一般我去拜访他,待上一个小时就走。”

马老开始吃107岁的饭了,状态之好,让李致感到欣喜:“一个小时内,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他在讲。状态非常好,脑子非常清楚。虽然比我大十多岁,但我觉得他比我的脑子还清楚得多。他跟我们讲他以前的事情,参加革命的事情。还提到希望参加今年建党一百周年的庆典,希望参加第十次作家代表大会。”

让李致感慨马老思维之清晰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我搬新家。马老给我写了一副他自创的对联书法祝贺:一生清贫双手洁 平生夸富满楼书。今天他跟我提到,他觉得三年前这副对联,平仄不太好,准备修改几个字,征求我的意见。我当然同意了。”

2193795480.jpg

马老思维清晰,和李致(左)相谈甚欢

马老又精选200余甲骨文 打算用于科普

李致透露,马老还与此次一起前往马老家中的出版人朱丹枫谈起,从研究的甲骨文中,又精选挑出200多个字进行进一步分析讲解,用于科普。

2019年11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经前往马老家采访,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秋日灿烂的午后,记者走进马老的书房,看到他的书桌上,有手写的关于古文字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一个字一个字的演变史等内容。还有一本有空白页的台历上,他已经写下数百页关于古文字研读、追溯字源的心得笔记。

马老说,早在1941年,地下工作暂时受挫,按照上级传达的“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精神,他以“马千禾”的名字,考入西南联大就读。在中文系学习期间,他受到闻一多、朱自清等文学名家的教诲,接受了文学创作的科班训练。他还师从中国古文字学家唐兰、陈梦家等大家,学习古文字学,研究起甲骨文、金文。这些珍贵的笔记在马老从西南联大毕业调离昆明时,为了遵守地下党秘密工作的纪律,将它们全部销毁了。但是,唐兰老师在课堂上对古文字精彩的讲解内容,一直保存在马识途的记忆中,穿越70多年风雨,清清楚楚,念念不忘。

2017年,时年103岁的马识途动手写《夜谭续记》,体检时查出患了肺癌,需入院治疗。令人欣喜的是,马老又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打倒病魔以后,就想找点事情做。”马老开始写包括甲骨文、金文在内古文字的研究性文字。他将在西南联大课堂上听唐兰老师讲课所得,凭借记忆写出来,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发挥,目前已经写了不少,“能记起来多少,就写多少吧。或许将来有机会出版一本关于追溯字源的书。毕竟关于语言文字,我曾经专门在西南联大学过四年,也想留下些东西。”

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供图/马万梅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历史|什么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识别出来的
历史学堂君 2024-11-23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 2024-07-12
国博发布“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阶段成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1
中国作协深切哀悼马识途逝世 他融合了革命者的坚定和文学家的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9
《让子弹飞》原著作者马识途因病去世 享年110岁
中国新闻网 2024-03-29
作家、书法家马识途去世 享年110岁
川观新闻 2024-03-28
几千年前的“硬骨头”有多少待解之谜?看如何用大数据破译“甲骨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3
大数据、云计算、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的“破译”之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