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八十年代》日前在隆福寺更读书社举行线下分享会。北京画家老葛用细腻的笔触画出了自己满满的童年回忆,伴随着他生动的讲述,那些在记忆中褪色的纯真年代又变得触手可及。
老葛1979年出生,从小跟着奶奶住在后海南沿儿18号的小院里。2014年,在国企工作的老葛常常利用午休时间骑车去后海转悠,看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已经变成了酒吧街,难免触景生情。他怕记忆慢慢淡忘,就想把童年的奶奶家画出来。谁知,这一画就停不下来,从家里的摆设到胡同生活,从铁皮玩具到老物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生活场景在他的笔下一点点变得清晰起来。
为了全身心投入创作,也为了给即将踏入不惑之年的自己做个总结,老葛“一咬牙、一跺脚”,从单位辞职了。从2017年8月开始,他踏踏实实画了两年多,100多幅作品最终串联起这本《漫步八十年代》。
和很多画老北京的书不同,老葛不愿意只画胡同、四合院这些建筑,他想画出胡同里的人间烟火气;他更不愿意画烤鸭、豆汁儿这些符号化的北京元素,而是希望还原一代人真实的生活印记。老葛的画笔落在细处,文字也只讲述个人的体验和观察,邻里间的寒暄、养鱼栽花的窍门、玩具的内部构造、爆米花的原理……衣食住行、花鸟鱼虫,无所不包。
“图解是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也是最费时间的部分。”老葛在书中用“图解”的方式画出了四轮小竹车的结构、糖油饼的制作过程、跳房子游戏的详细玩法,甚至北京金鱼的解剖图。“我希望通过详细的图解让今天的读者,特别是00后、10后的小读者,也能了解父辈的生活。”为了精准图解每一样老物件,他查阅了大量资料,“比如画鸟笼子的器型,光查资料就用了一个礼拜,尽量做到正确。”
分享会上,老葛从背包里变戏法似地掏出了塑料娃娃不倒翁、铁皮玩具宇宙电视车、1988年的儿童杂志《学与玩》……让现场读者大呼怀旧、有趣。“我从初中开始就喜欢逛潘家园,陆续淘了很多老物件。”
在他看来,这些老物件身上不仅寄托了大家的情怀,更见证了中国人生活的变化,而且在今天看来依然有一种高级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感。“书里有几页是专门留给‘美术字’的,那时候的字体设计能直接体现出书的内容气质,特别耐看、素净、讲究,比现在的电脑字体更有感觉。”
《漫步八十年代》的封面定格在银锭桥边,拉煤的、买糖葫芦的、剃头的、读报的……黑白画面中,只有小推车上的糖葫芦红得闪闪发亮。“这就是我回忆童年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老葛认为,现在人们怀念八十年代,其实更多的是怀念那种有温度的人情味儿,“那时候人与人交往非常简单,各家物质差距也不大,还拥有很多集体回忆,比如在院子里一起看女排比赛转播。”
原标题:北京画家“土味儿”手绘八十年代
文/李俐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