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我区全面深化推动“质量就业年”活动,通过攻克重点任务、聚焦重点地区、关注重点群体、突出重点领域、助力重点企业等举措,努力“稳就业”、“促创业”。去年3月,我区出台区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下简称:“创贷政策”),保障农村地区劳动力创业。截至目前,已成功放贷79笔,共计发放1440万元为我区82名劳动力创业“兜底儿”。
牛玉梅是申请到这笔创业担保贷款的农村劳动力之一。来到她的种植园内,果树枝繁叶茂、杏、樱桃挂满枝头,硕果累累。她所经营的种植园位于崔村镇大辛峰村,自2008年开始,她和丈夫租用45亩土地种植水果,从最初的仅种植毛桃发展到樱桃、杏、苹果等,如今又引进油桃、梨等水果品种,牛玉梅的果园规模日渐扩大,而这与其获得的“创贷政策”资金支持密不可分。
“前期接到了镇社保所打来的电话,得知我们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我们就去进行了咨询,并向指定的担保公司、银行提交了申请资料。”牛玉梅说,在得知可申请创业贷款后,她便按照要求进行了申请。
随后,银行和担保公司工作人员根据程序进行下户排查,对其营业执照、身份信息、家庭情况等仔细审核,认定牛玉梅符合申请要求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所申请的2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便到了账。
“这笔贷款,3年免息,3年后将贷款还清,我们还可以继续贷两次,真正解决了种植园资金方面的问题。”贷款到账后,牛玉梅进购了近1000棵油桃、梨树树苗,并安装4000余米的微喷设备用于果园的日常灌溉。如今,她将水果批发与采摘“两手抓”,来种植园收购各类水果和采摘的人越来越多。“利用贷款增强硬件设施后,还把我们从繁忙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干农活儿轻松了不少!”
为降低城乡劳动力创业成本,去年3月,我区出台了区级创贷政策,旨在为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及小微企业解决就业、创业难题,除了牛玉梅,陈涛也是享受这项政策红利的创业者之一。
“我就是小汤山镇的人,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工作了一阵子,每次回家的时候,发现街坊邻居买茶叶很不方便,我就决定回来创业开个茶庄。”2008年,陈涛筹备的“吴裕泰”正式在小汤山镇双兴苑东区营业,但是房租、办公设备、进货、人员等方面的开支导致其资金周转困难,引起的囤货、日常进货难等连锁反应成为陈涛在创业过程中一直面临的难题。而在接到小汤山镇社保所的电话后,陈涛得知了创业担保政策,便准备资料进行了申请。
审核通过后,去年6月,陈涛以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身份顺利申请到25万元的贷款,不到两个月,贷款就下发到了他的手中。利用这笔钱,陈涛将茶品种类扩充至170余种,如今,他的店里,客流量及年收入分别提高10%,销量提高20%。“这笔钱对我来说是场及时雨,能够缓解我的资金压力。”陈涛说。
据了解,此次的“创贷政策”主要面向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个人群体和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需为北京户籍,在到户籍所在地社保所进行认定后,本人可贷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贷款,合伙创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期间可享3年全额贴息政策。小微企业若想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需招用我市户籍的劳动力,企业可到注册地的劳服中心进行资格认定,可申请贴息50%的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借款人,根据实际招录符合条件人员人数确定贷款额度,每招录一人可贷款15万元,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自出台区级“创贷政策”实施以来,我区已成功放贷79笔,共计1440万元,带动我区82名劳动力创业增收。据区人力社保局劳动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科员张庆东介绍,针对创业者,除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以外,我区还出台创业一次性奖励补贴、岗补社补政策、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同时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一系列创业服务,为我区创业者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帮助。
文/李睿阳 通讯员 孙丽萍
编辑/谢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