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东城有不可移动文物384处 这些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8 10:43

天坛祈年殿的琉璃瓦闪烁着鎏金光芒,故宫的落日余晖洒向大地,玉河故道流水潺潺,雍和宫的钟声不绝于耳,南锣鼓巷人声鼎沸......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北京东城区有不可移动文物365项384处,具有文物数量多、等级高、分布广等显著特点。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立足区位特点,办理了一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高质效案件。

禄米仓胡同如何“活起来”

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禄米仓胡同73号”位于部队营区内,是明、清两代京城官员存放俸米的粮仓,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7月,检察官经过调查走访发现,这里杂草丛生、瓦件缺失、墙体风化......诸多危害文物安全、损坏文物历史风貌的问题亟待解决。

2023年8月2日,东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现场监督禄米仓修复情况

然而,修复保护禄米仓却面临着难题。部队作为使用单位,没有修复的专业能力;文物保护部门虽有专业能力,却无法正常进出营区;属地街道有配合义务,但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为破解这些难题,2022年9月,东城区检察院联合北京军事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主管机关制发加强文物保护检察建议,并推动多部门协作,使文物保护部门能够实地勘测,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保护方案,同时协助属地街道向上级申请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保障禄米仓的修复工程顺利推进。在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基础上,2023年2月,东城区检察院着眼长效长治,牵头制定并由区文物保护单位、属地街道等五方共同签署备忘录、协议书,通过共促共治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

如今,明代禄米仓不仅外貌焕然一新,部分仓廒还将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实现了军队使用权、属地保护义务和文物活化利用的三效合一。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十大法律监督案件、2023年度北京市十大检察办案好故事。

天坛古树启动专项保护

祈年殿东北角的“长寿松”巍峨高耸,皇穹宇西侧的“问天柏”兀立挺拔,丹陛桥旁的“卧龙槐”虬枝盘曲。天坛公园现存古树3500余株,占全区古树总数的52%以上,是首都核心区古树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古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不可替代的生态要素,是记载历史和传承文明的“绿色文物”。如今,这些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寿星”虽身经数朝、历尽沧桑,却仍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离不开检察机关与天坛公园的“双向奔赴”。

2023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检察官现场监督相关单位拆除依中轴线重点文物外墙而建的违法建筑

2020年,东城区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启动古树保护专项行动。检察官通过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排查天坛古树的生长状态和保护情况,并与天坛公园管理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工作组群等方式,及时交流古树保护工作情况。同时,东城区检察院开展古树保护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板、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游客普及古树保护法律知识,引导公众共同参与古树保护工作。为了更好地养护古树,天坛公园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不仅为古树设置微生态围栏、仿生支撑杆,同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信息化、科学化管理,自主研发古树生长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控并精准把控环境指标,根据“体检报告”量身定制养护方案,确保古树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苍翠绿意。

“今年我们进一步延伸了古树保护工作的触角。”东城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郑馨智说,除天坛公园外,还实地调研走访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古树保护带的其他重要点位,以法治力量护航这些古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得以永续传承。

婉容旧居等文物有了“安全感”

私搭乱建、电线裸露、易燃杂物堆积......文物建筑的消防隐患,一直牵动着检察官的心。

2023年3月,东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位于帽儿胡同37号院的婉容旧居作为员工宿舍被相关单位占有使用,存在住户在疏散通道处大量放置可燃杂物、院内消防器材陈旧过期、消防设施缺乏等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到位、配合程度不高,文物建筑相关消防安全管理要求较难得到有效落实。

对此,检察官积极走访相关行政机关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动员群众清理疏散通道处可燃杂物,更新、配置消防器材,并与相关行政机关联合开展宣传普法工作、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筑牢安全防线。在此基础上,东城区检察院相继启动清陆军部和海军部、孚王府等系列公益诉讼案件,经过联合整治,不仅清理了火灾隐患,而且在一些文物密集的区域,有的还建设了小型消防站,文物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不能就案办案,文物安全问题得从源头解决,而这就需要数字赋能精准监督。”郑馨智说,检察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文物保护建筑施工项目纳入监督视野,利用特种作业操作证大数据监督模型摸排故宫、正阳门等27个文物保护在建项目,有效预排隐患风险,为文物保护工作筑牢安全屏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