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消协发布“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08:45

5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监测发现,2024年“五一”假期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

“五一”期间,“新玩法”带来“新增量”。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品质化,在旅游度假基础上,美食、演唱会、音乐节、人文国潮等成为消费者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多的县域小城进入大众视野。相对的,部分景区运营能力不足、安全保障存在漏洞,城市文旅综合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愈发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消费体验。

中消协表示,监测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1,495,969条,占“消费维权”总信息量的5.59%。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监测发现,2024年“五一”假期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

交通出行方面,热门线路火车票开售“秒光”、“12306秒没”的相关词条冲上热搜第一,“买长乘短”再次成为话题核心。部分地区出租车野蛮拼车等情况引发小范围关注。

有关“景区旅游”负面信息共416,301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7.83%,日均信息量6.9万条。5月6日达到峰值,为9.4万条。监测期间多地景区发生安全事故、拥堵等突发事件,暴露出景区应急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等短板。

消费服务负面信息共223,172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4.92%,日均3.7万条。其中,叫花鸡里没有鸡、 “消费刺客”再度出现引发热议。

“文化娱乐”类负面信息共161,123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0.77%,日均2.7万条。假期各地音乐节、演唱会等颇受年轻人追捧,但演出效果不佳、运营能力不足等争议也伴随出现。

中消协表示,消费需求飞速变化,旅游服务供给快速迭代,各地均想接棒哈尔滨、天水“泼天的流量”。一些城市推出音乐节、演唱会等,试图打造城市名片,但却未能很好迎接瞬时流量的冲击,暴露出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短板。此次“五一”假期部分城市大型活动出现管理混乱、统筹不足、售后摆烂等问题,如泡泡岛音乐节数万游客滞留,安保人员竟然先行离开,实属不负责任。各地应引以为鉴,认真总结反思自身在服务接待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升服务运营能力,切实满足日益增长的节日消费需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中消协发布“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交通出行成消费者吐槽重灾区
法治日报 2024-05-17
“价格刺客”、开售“秒光” 五一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2
价格刺客、安全隐患 假期消费“痛点”如何破题?中消协发应对建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中消协:超长春节假期四大方面消费维权热度高 交通出行居首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青诉 | 中消协发布春节消费舆情报告 三亚返程机票、傅园慧包车遭勒索被点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