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扶正“倒春寒”
北京小汤山医院 2024-03-27 14:30

北京3月气温多变,前一周还能感受到和煦的拂面春风,本周开始就变成了凛冽的刺骨寒风,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乍暖还寒"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中医认为天有六气,分为“风、寒、暑、湿、燥、火”,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此时六气则演变为“六邪”,亦为不正之气,六邪客体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倒春寒气候即为不正之气。

VCG211200657430.jpg

春天阳气生发,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人体顺应气候变化,腠理疏松,皮肤毛孔顺时而开,代谢增快,汗液排出,以适应阳气开泄,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此时突遇不正之气,轻者邪气客于肌表,肌肤腠理开闭失常,则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或肠道症状,如感冒、腹泻;重者则邪气直中厥阴,而发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同时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调节功能减弱而致病,那如何预防疾病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倒春寒”得扶正。

1. 固护正气,即“春捂”。根据天气变化,注意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早晚气温较低,可适当"捂"。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气温达10℃以上时,便可适当减少衣物。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要穿得稍多一点,避免感冒,诱发疾病。

2. 养护正气。经过一个冬季的进补后,脾胃负担过度,此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且容易消化食物,如富含B族维生素的绿叶子菜、消食行气的白萝卜、顺应春气升发之豆芽及平肝减压之芹菜等,切莫因天气转暖,过早贪凉,进食生冷食品,伤及脾胃,且因春季多风而干燥,注意补充水分,减少酒类及碳酸饮料的摄入。

3. 增强正气。天气暖和时候,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可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循环,使人精力充沛,也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春季锻炼不宜过猛,进行节奏比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运动方式比较合适,比如慢跑、散步、太极、八段锦等。

4. 注意调节情志。春季肝气生,肝气过旺则容易出现暴怒、焦虑、抑郁情绪,可趁阳光明媚之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春游踏青,减缓压力,控制情绪,防止七情致病。

5. 祛邪扶正。在上呼吸道感染、肠道不适或心脑血管疾病等出现初始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听从医师专业指导意见进行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

作者简介:中西医结合康复科主治医师陆通,医学硕士,擅长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内科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及各种慢性骨关节疾病。同时擅长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等的康复治疗。

出诊科室:中医内科门诊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下午

咨询电话:010-61789644,18513213637

来源:北京小汤山医院

相关阅读
暖冬+倒春寒 全国将减产45% 今年荔枝小年已成定局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5-21
随笔|倒春寒中的雨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随笔|倒春寒中的雨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8
秋季养生有侧重点!除了“秋冻”,记得做好这些事!
人民网健康 2023-09-06
长三角多地气温破当地4月高温纪录 “倒春寒”已在路上
中国新闻网 2023-04-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