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90后”全国政协委员杨钰尼:推动非遗与青年“双向奔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7 09:30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校长杨钰尼出生于1996年,是年龄最小的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来自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一位从小在梯田边长大的“哈尼姑娘”,也是一名从事哈尼梯田文化传承的青年工作者。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杨钰尼展示了一份足有70多页的文档,里面记录了她一年来的各项履职工作。学习、宣讲、参加调研、接受采访、录制节目,这位“95后”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2010年至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先后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民族命名、以农耕文明为主题的活态世界遗产。在丰富的哈尼农耕文化中,还有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歌舞,比如乐作舞是一种哈尼族和彝族共有的歌、舞、乐一体的古老民间舞蹈,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钰尼一直关注哈尼文化的保护传承。2015年,还在上大一的杨钰尼在家乡创办了红河县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开展多声部民歌、乐作舞、哈尼儿歌、器乐、手工艺等教学,努力引领山里的孩子开拓视野,并借助舞台演绎哈尼族文化。8年间,她和她的团队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名,越来越多的学员凭借歌舞艺术走出大山。

“今年春节期间,我的一位学生来拜年,说即将大学毕业,想写一篇关于乐作舞或者是传统文化传承价值的论文,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太可以了,你既然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我把你教好了’!”杨钰尼告诉北青报记者,之前有人问过她,她的小团队能力和能量都有限,能为哈尼文化的传承做出多大贡献?她回答说,自己有那么多学生,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哈尼梯田文化保护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没想到仅过了8年,就已经有学生在做文化传承的工作。

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杨钰尼就提交了“保护哈尼梯田良田沃土,传承世界遗产农耕文明”的提案。今年参会之前,她专门去拜访了乐作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阿胖,询问她有关非遗传承的建议。

“非遗如何创新发展?今年,杨钰尼有很多规划。她要用“乐作舞”的音乐旋律结合年轻人喜欢的流行元素创作一个舞蹈作品,还要探索“互联网+文化传承”。全国两会期间,杨钰尼提出,建议在乐作舞、多声部发源地阿扎河乡建“乐作舞广场”“长街古宴长廊”“哈尼古歌农耕技艺展示厅”,鼓励、引导原住民开展以四季生产调、乐作舞、哈尼多声部、梯田耕作技艺为重点的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开展青少年研学、梯田文化课堂实践、全国农耕技艺技能大赛等活动,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人才队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周超
校对/李萌

相关阅读
戏舞雪域 工美非遗馆举办藏戏展演社教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市长江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爱乡村 会策划 懂经营 运营师让临安山村大变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1-31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需多学科协同发力
科技日报 2023-12-15
赏读|海菜腔作为吃火草烟的主要内容得以延伸、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