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严把教师准入关还需形成社会合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0 15:47

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推动查询平台应用,以信息化、数字化提升教师队伍治理能力建设,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推开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夯实教师队伍质量。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融入教师招聘引进等环节,做在日常、严在日常。与此同时,曝光了第12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去年1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发布《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是为了进一步准确适用、严格执行从业禁止制度,对师德违规问题“零容忍”,净化校园环境,为学生健康安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要把从业禁止制度落实到位,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对拟招聘教职员工进行“不漏一人”的准入查询,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否则,法院的从业禁止判决,就可能沦为一纸空文,进而也无法起到从业禁止对违法犯罪的震慑作用,以及对教师队伍的净化作用。

完善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推进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工作,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尤其是社会舆论,要对推进这一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而不是从准入查询工作中,找师德问题,把治理师德问题的工作制度,演变对师德问题的炒作,甚至污名化教师队伍。如果对教育部门、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积极努力,给予否定性评价,将会严重影响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落实相应工作的积极性。

比如,通报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就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工作,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各校建立违反“十项准则”典型案例通报制度,但是,有一些地方、学校却不愿意通报。原因在于他们担心通报典型案例,反而被自媒体用来“炒作”当地出现严重师德问题,这会影响到当地教育、学校的声誉、形象。

教师中有个别教师有师德问题,与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不能混为一谈。在任何国家的大中小学校,都会有教师涉嫌违反教师职业伦理问题,目前我国有1880多万名教师,其中有个别教师有师德问题,这并不奇怪,也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对师德问题,不掩盖、不粉饰,积极回应、调查、处理。家长和社会舆论应支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建设。对于学校处理师德问题、通报典型案例,要给予肯定,而不是反而指责为何会出师德问题,这会“迫使”教育部门、学校选择不作为。

近年来,随着加大对违反师德问题的惩罚力度,曝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师德师风建设已经取得成效。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要切实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部门、学校与家长、社会舆论要双向奔赴,形成合力。

《通知》要求,大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对所有拟聘用教职员工,都要进行准入查询(高等学校拟聘用其他教职员工参照执行)。拟聘用教职员工经查询发现有《关于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的意见》《关于落实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规定情形的,不得录用,并由拟聘用单位书面告知查询对象不录用理由和申请复查权利;拟聘用教师经查询发现有丧失教师资格信息和在撤销教师资格期限内的,不得聘用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并由拟聘用单位书面告知查询对象不聘用理由和申请复查权利。除了要监督指导相关教育部门、学校是否严格进行准入查询之外,社会舆论也要理解进行入职查询的积极意义,不能“带偏节奏”。

概而言之,对于教育部门、学校加强教师队伍治理的努力,应该形成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系,这有利于推进教育部门、学校形成正确的教育发展观、教育政绩观,直面学校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氛围,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文/熊丙奇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京市教育系统启动师德“清朗净化”行动 整治有偿补课违规收礼等行为
北京日报 2023-07-03
教育部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6
北青快评 | 师德建设要从严,也需遏制污名化教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6
严把教师入口关 “零容忍”师德违规
法治日报 2023-05-16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人民日报 2023-05-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