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为何如此多雨?降雨为何如此极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9 11:29

一场罕见的极端强降雨,自7月23日起持续侵袭京津冀及北方多地。河北阜平,10小时降雨量达375.2毫米,打破当地单日降雨量纪录;北京密云黄土梁站,6小时累计315.3毫米的雨量,跻身单点日累计最大降雨量历史第三位。河北保定、承德、北京密云下属站点,累积降雨量超500毫米甚至600毫米,几天的时间几乎降下了常年一年的降水量。伴随着强降雨,洪水接踵而至:潮白河两源等10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北京密云水库迎来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月28日,河北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

为何华北的雨集中下在这一时段?华北何以遭遇如此极端的强降雨?

强降雨引发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西北东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雨带稳定,雨量大。7月25日,河北张家口康保、保定阜平出现特大暴雨,降雨量达269至375毫米,多地道路积水严重。监测显示,7月25日17时至7月26日1时,阜平平均降水140.5毫米,西庄水文站成为单站最大雨量、小时雨强最大的站点,两项数据分别为:532毫米、145毫米。其中145毫米的小时雨强,超过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小时雨强的极值。

北京自7月24日起也进入“多雨模式”。截至7月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强降雨导致潮白河、白河、南洋河等10条河流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7月27日3时,密云水库入库流量达6550立方米/秒,为建库以来最高。7月28日4时30分,滦河干流河北唐山潘家口水库入库流量涨至2270立方米/秒,17时入库洪峰达到4260立方米/秒。由此,滦河2025年第1号洪水正式编号生成——这是潘家口水库建库以来的第二大洪水,也是今年我国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大气环流叠加地形因素造成极端降水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分析,此次强降雨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偏北,副高边缘暖湿气流持续向华北输送水汽,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燃料”。加之大气不稳定、对流活跃,降水具有强度大、持续久的特点。此外,华北地形复杂,山地抬升作用增强了水汽冷凝效率,进一步加剧了降水强度。

北京极端降雨的触发机制也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7月26日北部山区强降水是由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在山前抬升作用下反复触发雨团,同时高空西南风形成“列车效应”,雨团持续沿山前东北方向移动,造成长时间极端降雨。

7月28日,副高势力减弱东退,高空短波槽东移,北京高温高湿仍维持,副高外围暖湿气流与短波槽叠加,降雨继续明显。

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东北等地大到暴雨将持续至29日,其中北京西南部和东北部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而随着台风“竹节草”外围水汽减弱、副热带高压东退,预计到8月2日华北降雨将明显减弱。

华北雨季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华北主汛期,俗称“七下八上”,降水量占全年三分之一。今年北方降雨明显提前,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华北雨季自7月5日开始,较常年早13天,是1961年以来最早的一年。此外,雨量也明显偏多,截至7月22日,雨季监测区平均降水量已超常年降水量的45%,其中宁夏北部、内蒙古、山西、河北北部等地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统计显示,1991年以来华北雨季的累计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这一趋势2020年后尤其显著。

在降雨提前、雨量偏多的同时,华北的降雨也越来越猛烈。对此,专家分析,触发北方暴雨的参与系统包括热带高压、急流低涡、冷涡、切变线,甚至是台风,不同的系统搭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催化作用。比如,北方的雨季也正是低涡和台风活跃的季节,有时如同水泵一样输送水汽,有时加强水汽的聚集。此时如果水汽动力、能量条件都充分具备,降雨一旦形成,既猛烈又持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晓萌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今日华北北部有大雨或暴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8
13个站点刷新历史极值!本轮华北强降水为何极端性显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7
北京部分地区已有雷阵雨登场,预计20时左右抵达城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24
暴雨“回马枪”!这些地方警惕极端降雨+强对流天气
中国天气网 2024-07-13
Qnews|降雨致黄山部分地区遭洪涝灾害 湖南607乡(镇)累计雨量超100毫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1
广西柳州福建龙岩日雨量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贵州至江汉江淮一带强降雨过程开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0
中央气象台:长江中下游强降雨频繁 防汛关键期开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0
雨带北抬!长江中下游即将进入降雨集中期
中国天气网 2024-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