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虚拟偶像何以成为“实力派”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10:54

虚拟歌手洛天依。哔哩哔哩供图

7月19日下午,国家体育馆副馆2025年洛天依全息演唱会北京站现场,上千名观众挥舞荧光棒,与洛天依齐声合唱《上山岗》等歌曲,场面之热烈不亚于真人巨星的演唱会。一位通过电脑软件合成歌声并被赋予二次元形象的虚拟歌手,为什么能让年轻人倾注真实情感呢?

洛天依的演唱会之所以能让人沉浸其中,离不开全息投影、实时动捕等技术的突破和革新,但正如演唱会主办方所说,他们希望“观众忘记技术存在,只记住心跳加速的瞬间”,真正打动观众的,并非炫目的科技,而是技术所承载的情感共鸣。“Z世代”成长于数字时代,他们对“真实”的定义与老一辈不同,一个能唱出他们心声的虚拟形象,哪怕没有血肉之躯,依然可以成为他们的情感寄托。演唱会上,当洛天依说出“会永远为你们唱下去”的承诺时,现场响起炸雷般的欢呼。虽然说话者是没有自主意识的程序,倾听者却收获了真实的情感慰藉,因为对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载体是否“真实”,而是体验是否“真挚”。

更重要的是,洛天依的歌大多由粉丝共创,这种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让观众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当年轻人在演唱会上合唱自己参与创作的歌曲时,他们获得的不仅是娱乐体验,更是一种归属感。

洛天依是个“永远15岁,永远不会塌房”的偶像。这种“稳定性”满足了粉丝对安全感的需求。他们并非分不清虚拟与现实,而是选择在一个可控的“数字乌托邦”中安放情感。

虚拟偶像还打破了传统偶像工业的垄断。粉丝不必再被偶像经纪公司的“人设”束缚,而是可以通过二次创作赋予偶像新的生命力。这种自由度,让虚拟偶像成为粉丝表达自我的重要媒介。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断为洛天依注入自己的理想人格,洛天依的歌词“I'll do my own way(我会按自己的方式来做)”恰是“Z世代”追求个性的宣言。

更有意味的是,现场也有一些中年人,应该是从2012年洛天依出世起追随至今的老粉,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在借洛天依保鲜自己的青春记忆。当现实中的同龄人已进入百事缠身的中年,这个被技术凝固的15岁少女,成了中年粉丝存放自己初心的“数字琥珀”。由此,虚拟偶像引发了代际共鸣,超越二次元亚文化的范畴,成为跨越年龄层的情感媒介。

洛天依的名字来自“华风夏韵,洛水天依”,是国风虚拟偶像的典型代表。洛天依的曲风中,古风歌曲占据重要地位。这些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电音的创作,既是年轻一代对文化的创新诠释,也是他们在全球化语境下寻找身份认同的尝试。当全息技术将《大哉乾元》的磅礴与《戏游九州》的婉约呈现在舞台上,当《万古生香》唱响时凤凰翩然飞舞,当《歌行四方》中身穿各种民族服饰的洛天依格外娇美,“Z世代”看到的是属于自己的“中国风”——既尊重传统,又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

虚拟偶像的崛起,绝非简单的技术奇观,而是数字时代文化消费的必然趋势。自2012年诞生以来,洛天依从最初的声库工具,逐步发展为拥有万首原创作品的“国民级”虚拟歌手,其成长轨迹印证了虚拟偶像产业的蓬勃发展。放眼全球,从日本的初音未来到美国的Miquela,虚拟偶像正在教育、医疗、文娱等领域展现独特价值。“Z世代”将虚拟偶像视为创作伙伴、文化符号乃至情感容器,这种需求不会因技术进步而消退,只会不断催生新的人机关系范式。毕竟,人类从未停止在工具中表达自己——从石器时代的壁画到AI时代的全息偶像,我们始终在技术中投射最本真的人性。(苗春)

原标题:这位虚拟偶像何以成为“实力派”(文化只眼·新世代新风潮⑧)

编辑/张丽

相关阅读
潮流|中国虚拟偶像“待爆” 市场今年有望达13亿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05
虚拟偶像破壁代言时尚品牌消费者买账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9-03
虚拟偶像要抢真人明星饭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1
真人爱豆“倒”下去,虚拟偶像“站”起来?
科技日报 2022-06-13
虚拟偶像并非永不“翻车”的流量密码
中国青年报 2022-05-20
中青报刊文:虚拟偶像并非永不“翻车”的流量密码
中国青年报 2022-05-20
A-SOUL珈乐休眠引争议,虚拟偶像也会“塌房”?
扬子晚报 2022-05-19
就虚拟偶像停播事件 A-SOUL制作委员会致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