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一周年 | 天坛、景山、社稷坛建立3D数字档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7 15:33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迎来一周年。在北京中轴线15处遗产点中,市属公园占了3处,分别是天坛、景山和社稷坛。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一年来,通过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建立3D数字档案,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并为今后活化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近期,北京雨水天气频繁。降雨过后,中山公园基建科工作人员刘欢和同事都会拿上丈尺、水准仪来到五色土坛、拜殿等文物建筑。大家掏出工具,检查地面有没有沉降,随后登高依次查看屋面是否漏雨,瓦件有没有松动,再将数据内容逐一反馈至“文物e巡查”平台……这样的专项巡查,已经成为刘欢和同事们在大风、暴雨等极端天气过后的固定动作。“我们守护的可是中轴线上的文物。”刘欢说。

微信图片_20250727151700.jpg

去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社稷坛位列其中。一年来,中山公园紧抓成功申遗契机,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公园开启了15处明清建筑大范围的测绘工作,通过数字测绘技术,高精度还原了中轴线上这些古建筑的详细数据,为遗产监测、文物活化利用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底。”中山公园基建科科长张京利介绍,包括五色土坛、拜殿、戟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建筑群等在内的15处文物建筑的上万条数据,已纳入了“一本账”管理,为后续数字成果转换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天坛公园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构建古建台账,完成圜丘建筑群数据可视化采集,实现中和韶乐非遗“数字永生”,并推进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景山公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所有古建的三维建模及信息数字化存档,运用木质监测分析仪、探地雷达等设备定期为古建筑“体检”,依据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勘察方案与修缮建议。截至目前,天坛、景山和社稷坛已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全部建立3D数字档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未来五年,中山公园计划打造社稷坛数字VR虚拟游览展示项目。应用人工智能、AR、VR、全息影像等新科技集群手段,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对历史场景和文物建筑等进行多维呈现,增强文化表现力。计划以拜殿五色土、来今雨轩、孙中山铜像为节点,公园官网为窗口,复原历史场景、历史展览。引导游客通过数字技术,深度体验社稷坛的历史文化和价值底蕴。

微信图片_20250727151714.jpg

中山公园还将开展社稷坛宰牲亭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计划在2027—2030年,通过考古勘探、历史资料挖掘等方式,进一步发掘社稷坛宰牲亭建筑群的历史文化,并根据资料制定整修、展示方案,活化利用文物建筑,突出展示建筑关于社稷祭祀的核心价值。同时,结合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建设项目和历史资料挖掘项目,通过展览、展陈等方式,向公众宣传社稷坛历史文化及文物保护等方面内容。

文化展览推动遗产活化利用

申遗成功一年来,北京中轴游持续升温。北青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了解到,天坛、景山和社稷坛持续升级服务举措,依托文化展览、节庆活动,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位于景山公园最高处的万春亭,被誉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游客站在“紫禁之巅”,南望中轴,可俯瞰整个故宫,宏伟的宫殿和建筑群尽收眼底;向北眺望,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映入眼帘。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在万春亭上望中轴,已经成为景山吸引游客打卡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景山公园举办的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活动,以非遗市集、舞龙舞狮等方式点燃节日氛围;春季牡丹文化节创新推出“夜赏牡丹”,吸引游客络绎不绝。观德殿、绮望楼等展览殿堂影响力持续扩大,已举办以掐丝珐琅、非遗、雕塑等为主题的16项高品质展览,同比增长近八成,成为重要文化展示窗口。

此外,天坛公园相继举办菊花展、月季花展、叶子花展,丰富游客的游园体验;中山公园推出“来今雨轩讲堂”文化品牌,举办公园保护、文化传承类学术讲座,利用腾退空间打造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展等文化展览。

科普活动释放中轴线文化魅力

申遗成功一年来,天坛、中山、景山三家公园精心策划并推出了一系列科普活动,让人们感受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例如,作为第14 届北京科学嘉年华专场之一,天坛公园以“中轴线上的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开展科普活动。其中,“智慧天坛科普创意教具展”融合了天坛的古建筑之美、生态之韵、文化底蕴与科学智慧,通过科普文创与科普教具的创意结合,让科普知识展现得更加生动有趣,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科普体验,受众超249 万人次。在春节、五一等假期,公园还组织科普研学活动,以讲座和现场体验的方式科普中轴线上的礼乐文化,带领游客认识传统建筑、绘制旋子彩画纹饰,领略中国古建筑彩画之美。

微信图片_20250727151717.jpg

中山公园开展中轴线主题科普活动23 场,推出“中山论学”“中山风物”等线上科普活动;景山公园举办中轴线主题科普活动24 场,内容涵盖景山历史文化、古建筑结构、古树观察实践等多个领域。

此外,市公园管理中心聚焦中轴线园林遗产保护,开展《中轴线园林遗产价值及保护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系统研究天坛、中山、景山的遗产价值与历史、古建筑数字化保护、石质文物保护、景观视廊保护、古树监测、公众教育与文化传播等内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李涛

相关阅读
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 “来今雨轩讲堂”开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26
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 本市开展特色宣讲活动
北京青年报 2025-07-07
行走间品读中轴线文化 “青春与中轴线同行”活动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4
中轴游持续升温 遗产点服务升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2
中轴线申遗,我们不仅仅是记录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中轴线寻宝 | 寻找中轴线树宝古韵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中轴线寻宝 | 寻找中轴线“墨宝”沧桑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中轴线寻宝 | 15处遗产点串起7.8公里历史长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