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剧短,唯看意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26 14:18

从3.68亿到680亿,短短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增长近185倍,吸纳64.7万个就业岗位,一举从“边缘赛道”跃升为市场宠儿。更值得一提的是,微短剧在国内风头正劲的同时,更高歌猛进出海,不仅圈粉全球观众,还“拯救”了大批好莱坞失业演员。

微短剧为何如此令人“上头”?乘风而起的微短剧,又能否更好担负“文以载道”的使命?

微短剧蹿红的背后,有着时代的必然逻辑。

体量小、时长短、节奏快,微短剧不仅契合当代人碎片化的浏览习惯,且能精准刺激观众的“多巴胺”。“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冲突,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钩子叙事”步步为营,可谓每一帧都紧抓观众心弦。正是凭这样的“爽感”,微短剧成为很多人的“下饭菜”。

微短剧不仅让中国剧迷“日刷夜刷”,也让海外观众欲罢不能。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超2.7亿人次下载中国短剧App,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以ReelShort、DramaBox为代表的短剧平台,一度登上北美应用付费榜高位。此前有中国电影人表示,自己在美国“抄中国作业”拍短剧,累计收获票房达7000万元,商业价值可见一斑。

当越来越多中国微短剧顺着网线走向海外,这不仅仅是量的突破,更撬动着一场新型的跨文化传播。不乏观察人士直言,继中国网文,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之后,中国微短剧有望成为全球第五大文化现象。

跨文化传播并非易事。曾有学者提出“文化折扣”的概念,意指受众在接受异质文化产品时,其兴趣程度、认同程度等都会大打折扣。

微短剧风靡国内不稀奇,但能够克服水土不服,轻松俘获全球观众,就很值得探寻其中密码了。

从供给端看,国内成熟的微短剧市场为出海打下了扎实基础,创作者尤其善于满足不同国家观众共通的情感需求。

就拿最时髦的“霸总”题材来说,这一故事母本并非源于国内,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爱情片里,就已出现“霸总”的故事雏形。而“霸总”情节之所以包打天下,正是因为其满足了普通人的生活幻想。追剧之间,有人将自我代入“霸总”,有人渴望被“霸总”偏爱,这种心理投射让人获得巨大精神满足。

中国微短剧一方面沿用了这一经典母本,另一方面又追求“千人千面”精准适配。比如,针对北美市场开发狼人、吸血鬼题材;在东南亚市场融入泰式按摩、传统婚俗。再如,以中式叙事逻辑叠加国际化演员阵容,在“职场逆袭”中融入西方社会文化符号,等等。这种“混血模式”既保留了原作的戏剧张力,也大大提升了内容的传播力、接受度。

技术也成为微短剧打开海外市场的一大利器。从剧本创作,到分镜设计,再到实拍配音,AI技术已深入微短剧制作的各个环节。再结合算法推荐的“读心术”、用户画像的“透视眼”,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把握,正助力微短剧触达更多观众。

微短剧出海告捷,但能不能收获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就眼下来看,市场上更多还是赚快钱的剧作,拥有更强生命周期、更高收益的作品依然稀缺。

微短剧的特点就在一个“快”字。这不仅是其叙事风格,更是一种生产节奏。曾有业内人士表示,一部作品的拍摄周期基本在7天以内,这样的产出节奏意味着没有精打细磨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刷遍微短剧平台,推陈出新的剧本并不多。很多观众初看时上瘾,可新鲜劲一过,纷纷吐槽“十部短剧九部换皮”,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无论技术如何进化、形式如何创新,“内容为王”都是影视行业的立身之本。短期的流量狂欢固然热闹,但长远来看,真正能破圈而存的,还是那些能引发思考、直抵人心的内容。

据云合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微短剧的热潮持续,供给极速膨胀,微短剧库存总量目前已达4万部,但有效播放同比上月增速已从2月的44%滑降到了6月的4.7%。从流量数据上,微短剧已进入瓶颈期,全行业正在寻找路径突破天花板。

诚如观察者所言,微短剧发展已经站在了红利期消退、“情绪牵引”时代终结的十字路口。从“小屏幕”走向“大世界”,越过“从0到1”的原始突破,微短剧行业是时候迈出“从1到N”的关键一步了。无论“出海”还是“内销”,不再沉迷于“流量速食”,转而追求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平衡,创作更多“剧短意长”的佳作,这场“方寸之争”方能通向更广阔的天地。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在世界点燃“华流”的微短剧,虽然主要满足着观众们的娱乐需求,但无形中也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引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微短剧创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时的流量多寡,而当抱有更大的抱负、更长远的追求。

有人说,微短剧是把我国近几十年的网文、电影、长剧等好故事浓缩后的产物。那么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是微短剧深耕后“乘风破浪”的底气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正开始出现根植中国文化的佳作。比如,《水韵风情梦塘栖》讲述乡村振兴的“凡人歌”,撬动近4000万的海外播放量;《消失的厨神》融入川渝美食,其译制版多次登上海外热榜;《一梦枕星河》聚焦非遗传承与创新,向世界展示着“双面绣”之美……从传统文化到历史叙事,再到现实主义,越来越多具有文化厚度、审美高度的精品内容,让海外观众领悟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要的不是你航行了多远,而是你带去了什么,又带回了什么。”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那些承载着中国情感叙事的文化产品,恰如当代“云帆”,不断驶向全球港口,又带回了世界的倾听、理解与回响。它们在向世界讲述一个流动的、鲜活的、被真切感知的中国,而中国故事也将在新的航行进程中与世界交融互鉴,焕发崭新的生命力。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微剧中国·光影新程” 央广网行业微短剧生态共建计划正式发布
央广网 2025-07-23
从流量狂欢到内容深耕 微短剧何以精微致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7-11
百集微短剧讲述“东城故事” 《钟鼓楼前》今日开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30
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内容升级、题材多样趋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30
微短剧出海正当时 九州文化引领短剧全球生态构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6-28
快人快语 | 微短剧的崛起与艺术的回归
人民日报 2025-04-10
微短剧破局 6亿用户托起逾600亿元蓝海
上海证券报 2025-03-21
春节档微短剧“无爆款、不出圈”,提醒微短剧做出新调整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