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以来,北京市气象台持续发布暴雨预警,24日傍晚至25日上午,北京迎来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天气过程。7月 25日,据北京市交通委消息,为有效防范应对道路积水,交通部门强化与水务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重点路段监控探头开展不间断轮巡,并同步接入气象监测数据与道路积水实时信息,精准掌握道路积水动态。一旦监测到道路积水超过27厘米,立即启动断路措施,由交通、交管、排水部门联动处置,做到“以快清保快通”,切实降低积水对交通的影响。
针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压实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巡查值守工作责任。一方面,统筹安排111名地灾巡查人员、132名流动看守人员及54台巡查车辆、66台看守车辆,紧盯临水临崖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涉河公路桥梁等重点部位,加密现场巡视检查频次,拓展排查范围,强化夜间巡查,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另一方面,精准梳理出山区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风险影响的路段和桥梁点位,针对性制定应急度汛“一点一策”保障方案,提前采取盯守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山体崩塌落石、公路行洪、道路水毁的危险点段,已提前布设139处路口值守点位,配备350名值守人员及129台值守车辆现场盯守,一旦发现风险隐患迅速采取断路措施,全力保障通行安全。
在城区道路防汛方面,首发集团公联洁达公司承担着北京市三环路、四环路等快速路,以及重点区域主干路、郊区公路等229条道路的防汛工作。为此,公司迅速响应,共组织备勤人员687人24小时待命,做好防汛工作。
公联洁达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本次降雨,公司启动预警机制,严格落实,做好道路严重病害快速处置及突发事件应急抢险工作。同时,巡查大队各班组上路,针对防汛重点部位、地下通道、过街天桥、涉水桥墩及辅路道路低洼路进行不间断巡视,重点关注桥梁及附属设施的运行情况,桥面排水是否畅通、有无积水,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处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