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农业农村养老法治暨成年人社会监护创新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此次会议聚焦农业农村养老法治与成年人社会监护创新的核心议题,百余位代表参会,共同为老龄化背景下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路径探索献智献策,旨在为养老事业的法治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讨会发布了多项重磅成果,为行业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与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成年人监护舆情与现状分析报告--成年人监护白皮书》,首次披露了成年监护制度在公众认知中正从“陌生概念”逐渐转向“现实关切”的数据。
与此同时,在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授权和指导下,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牵头起草《老年人意定监护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这一举措将推动意定监护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为行业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执行会长徐建中指出,这项工作直击社会监护“无标准可依、无规范可循”的痛点,为服务流程、权责划分、风险防范提供了清晰指引,尤其能为农村地区的监护实践提供可复制的操作框架。
多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养老服务法治化、监护制度创新等议题,朝阳区法院法官贾辰、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亚辉等实务专家则从意定监护与司法实践角度分享了宝贵经验。
主旨亮点纷呈,形成了"理论创新+实践突破"的研讨特色。与会专家既聚焦《民法典》实施后意定监护的功能矫正,又深入剖析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短板;既从中华法系汲取历史智慧,又结合现代司法实践提出制度完善建议。特别是针对监护制度异化、农村医养资源短缺等痛点问题,提出了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发展互助养老组织等创新解决方案。
会中还进行了专题讨论环节,该环节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实务导向突出,从公证困境到社区实践,形成了完整的制度落地链条;二是创新方案迭出,信托保险与监护制度的跨界融合开辟了新路径;三是问题意识鲜明,直面养老法治与社会监护的痛点等时代新课题。这些成果将为完善我国养老法治与社会监护体系提供重要参考,推动相关实践向更高质量迈进。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