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话题 | 适老化避暑应该成为社会服务优先项
北京青年报 2025-07-24 09:38

盛夏时节,山东聊城一家餐厅最近挤满了老人。早饭过后,许多老人就去那儿打牌、聊天、打盹,一坐就是一天,目的就是避暑。店员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类似的避暑场景,近年来在各地城市不断上演。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挤进商场、地铁站、银行营业厅、便利店。面对深度老龄化的社会和持续升温的气候,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空调和冷气,而是从家庭到城市、从设施到制度的一整套“适老化”避暑系统。

老年人体表温度变高的感受通常不敏感,部分高龄老人即使达到中暑程度也浑然不觉。生理机能衰退导致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明显下降,慢性病老年患者患上热射病等疾病的风险成倍增加。老年人过日子精打细算,风扇、空调开久了怕浪费电。当高温遭遇“空巢”,缺乏社会支持的老年群体往往成为最脆弱的人群。

这种脆弱性还体现在,部分商业空间虽然为民众提供了空调环境,但嫌老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存在。一些社区服务聚焦于助餐助医等服务,却未将防暑纳入日常巡访内容。公共预警信息通过手机APP推送,却忽视了老年群体中智能手机普及率很低的现实。老年人防暑降温服务在供给与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

化解这道难题,首先需要针对老年人避暑构建基础性服务网络。政府可整合社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在夏季设立常态化“避暑驿站”,配备血压计、退热贴等基础医疗物资。街道和社区等基层单位应建立独居老人动态档案库,通过智能水表、电表实时监测生活异常。医疗机构则需制定高温应急预案,要求家庭医生团队在热浪期间每日完成重点人群巡诊,将防暑指导纳入慢性病管理流程。

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改造需要纳入适老化避暑标准,比如商场休息区应配备软质座椅和扶手,银行网点可设置老年专属纳凉区并配备老花镜。并且,清凉的公共环境向老年人开放,应该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尊老爱老的典型标志。社会力量形成联动机制,鼓励沿街商户加入“清凉联盟”延长空调开放时间,组织退休医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敲门送凉”行动,这些好举措都值得推广。

当前,我国适老化产品已覆盖助行、助浴、助餐等大类,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标准也细化至多项指标,但避暑需求始终未被纳入核心议程。这种失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愈发凸显。将“适老化”避暑提升为社会服务优先事项,让每位老人都能体面地度过炎夏,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极端高温天气的必要举措,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文/罗志华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广州居家适老化改造可领补贴 7大类54项适老“焕新”商品补贴30%
广州日报 2025-04-16
用心用情推进全社会适老化改造
光明日报 2025-03-31
北京市首批9个适老化改造多功能公共样板间亮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3-13
适老化改造,要真切知晓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
中国青年报 2024-10-10
山东开展多维度适老化服务 变“养老”为“享老”
中国新闻网 2024-09-25
适老化改造要更用心用力
法治日报 2024-02-23
用心做好交通适老化改造
经济日报 2024-01-28
适老化改造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创新亮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9-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