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和屋主杨先生聊天的同时,栖息地创始人兼CEO沈亚楠在内部宣读了为品牌创建三周年准备的“一封信”。
之前并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但我们了解,自栖息地智能新住宅以变革者的姿态出现,就伴随着外界的好奇、质疑、理解或不解。
抛开栖息地智能住宅本身的颠覆性,在居住产品的长链条获客、交流、设计、落地过程中,被公认为最难的除了研发,还有交付。
多次在L32智能新住宅的样板间看了又看(上图),我们很想知道真实用户的家是什么样。看看沈亚楠对栖息地的解读,如何落到实处。
杨先生同意我们探访新家的时候,没一点儿犹豫。
说实话,真实用户家里装修,我们不会轻易去打扰。首先是因为尊重生活里的隐私,同时,也理解家装公司害怕媒体写负面的困扰,更能明白屋主们想吐槽又不想互相伤害的纠结——
今后要生活在这里,大问题别出,小毛病能忍就忍,就别为了品牌高兴,而面对只能夸不能骂的尴尬了。
但这次有些不同。
带着看真相(挑毛病)的心态,走进这套位于高层住宅的顶楼的三室两厅两卫。主人杨先生还没到,迎接我们的是工长刘仲发和他的宝贝女儿。
第一眼环顾四周的感觉是舒畅的。空间视觉上连贯统一,踢脚线和开关面板与墙面齐平。
客厅、主卧、女儿房以及过道的嵌入式木作与墙顶地严丝合缝,储纳容量的充分程度可以说令人感动。
卫生间马桶隐藏水箱悬浮设置,金属镜柜模块中,台下盆与台面丝滑相连,有种顺手一抹就洁净的爽感。
厨房里的烹饪模块和集成水槽模块就不用说了,一秒畅饮洁净温水,一体化油烟机灶具静音又隐形。
我们在栖息地的样板间里反复操作过,不好说是不是“别墅级”强大,只能说,别墅里还真没有这么高集成又便利的配置。
“智能系统该怎么使用,也都交接给屋主了。”带着我们讲解、演示的时候后,刘工长对智能底盘的操控,有种如入无人之境的丝滑顺畅。
五合一控制面板上,别墅级智能新风系统带来自然好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PM10,数据清晰可见。
见光不见灯,博物馆级健康照明,可随天光明暗调节,窗帘开合随心,保护隐私,也看得见风景。一个面板,尽在掌握。老人孩子不会用吗?不存在的,正常智商的成年人学一遍就懂,刘工长八岁的小女儿也是一听就会。
恍惚间,刘工长变身大管家,木、瓦、油、水、电全盘控制不在话下。看起来简约大气的空间里面,藏着多么严谨规矩的强弱电走线,怎么配置进出风口和风机管线体感最舒适,齐平工艺有多么难做、且人工成本为什么特别高,木作设计师为了一次安装成功如何反复测量复尺。甚至细到什么光色适合写作业,什么数据支持优质含氧量……
北青newlook听下来,实话实说有点儿震惊。
刘仲发确定只是个工长吗?栖息地都是像他这样“学霸”级的工长吗?“我就每天跑完工地回家自学,不学不行啊,16岁就出来干装修,二十年经验也不好使。干好栖息地的活儿,很难!”
看了一圈,酷暑炎热消失,口罩也敢摘了。虽然是刚交付的工程,眼睛不酸,没有味道,呼吸顺畅,头不疼。这体感实属难得。
刘工长说,这一套是提前完工,相当顺利。来之前我们听说,一个月内他交付了五个家,家家满意。
用沈亚楠的话说,刘工是入了“化境”。
杨先生进门的状态让我们很意外。在刚刚亲自督办两个多月的“造家”过程,从他身上看不出疲惫,话里话外是藏不住的兴奋。
他说他和太太对整体的效果非常满意,女儿们也喜欢。
最近他每天都来,有时候为了新沙发到货跑一趟,有时候跟工长刘仲发约着再收收尾。
他全程和栖息地木作设计师紧密沟通的感受是,每一处微小的改变都得到认真回应。
各个房间都做了充足的适合家人的储纳柜,然后竟然没有超纲,这出乎他和太太的预料。
原来栖息地给到用户的40平方米投影面积分区储纳配置,足够充裕。
除了卧室沿墙体的一大排嵌入式壁柜、过道及尽端见缝插针的八百柜等,小女儿的榻榻米和大女儿的光影书柜,受到了两个小朋友的格外喜爱。
关于全屋的现场施工做到“齐平”和“严丝合缝”有多难,杨先生体会最深。他一直想找机会对刘工长和设计师实名感谢。
这是他们全家第三次经历装修,这套房子见证着一家人从五环外到二环里、从拥堵奔波到松弛舒畅的小确幸。
当初带着全家人的信任,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又冲进装修流程里,原本他是有些心里障碍的。
选择哪家公司来装修呢?做套餐的一般都有增项,预算太不可控,做别墅大宅的不适合城里的公寓,曾经心仪的倒闭了,名气特响的负债了。
再像年轻时候那两回,主材自采包施工辅料?真做不到,太累了。就在杨先生思来想去的时候,他发现了栖息地。
“有一次在微博上刷到他们家的内容,就觉得挺不一样。但并不知道他们完成度怎么样。”一张嘴讲话显然就是经验老到。带着挑剔眼光寻觅终极改善型居住策略,杨先生显然是一般家装公司蒙不了的“经验型用户”。
“我是理想汽车的首批车主,对他们的做事风格特别认可。我知道沈亚楠是理想汽车前总裁,带着之前造车的实力造家,应该不会差。现在看我是赌赢了。”
包含一步到位的空气、光和水系统,栖息地智能住宅的环境健康底盘,是杨先生非常认同和需要的。随心选择的高度集成的居住功能模块,更让他感觉生活被细细关照了。
因为有小朋友他格外关注环保。做足功课之后他明白,不用担心刚装完的房子有空气污染,因为栖息地把环保前置于优质选材和自建的CNAS级环保实验室中,“车规级”质量流程确保“即装即住”。
杨先生对此是感同身受的。他的太太和女儿最近常来,一家人边做着搬家前的准备,边在这里畅想未来的生活。在开窗通风与新风拂面中,完全不必为空气质量担忧。
从杨先生家出来,想起二月栖息地最新发布的L32旗舰三居智能新住宅,当时就有人质疑,用车规级报价方式,怎么可能在家装上实现呢?不增项很难。
就此我们也与杨先生确认了好几次,他不仅没有加过一分钱,还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做了几处改变。
原来,与真实用户共创一个家,保证零增项,真的可以做到。单就这一点“说到做到”,已经足够让人欣慰,“低点入、增项补”的家装顽疾,有救了。
翻看今年二月北青newlook报道(栖息地|旗舰三居智能住宅35.98万起 AI助手小七陪伴持家 沈亚楠为“幸福”标好了价),栖息地对外推新,并根据市场需求做了适当调整:配备AI Agent小七的L32旗舰三居智能住宅Max版:42.98万;包含43项核心配置及完整居住解决方案的标准版:39.98万。
如此完整分级报价,在很多选择栖息地产品的家装经验型用户看来,是很划算的。用沈亚楠的话说是“价性比”很高。
以杨先生在家装圈深度探索的经验来比较,他认为这套产品至少值80万甚至百万。
“我先后在另外几个公司寻过价,假设把全屋新风、净水、木作、智能等系统伴随基础装修配齐,某公司报了一百万,另外几家没有低于80万。这还不知道他们真的算清楚没有,不能强求齐平工艺,无法承诺全面环保……
听到这里北青newlook心里又默默盘了一下,从杨先生对家装市场材料价格以及对各公司的探查经验来看,他说“相当满意”的背后,除了是对交付品质,更有对L32内在物超所值、含金量高的认可和信服。
说起相信,在此前对沈亚楠的采访中他说过,栖息地一体化智能住宅还是个新事物,能否穿越周期,跑赢时间,面临许多考验。其中最重要的,是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从三年前创建至今,沈亚楠为栖息地L32智能新出宅进行了多次的、不知疲倦的、单方面的直男型产品技术输出。而他对如今的客户量级并不满意。“或许是我讲话太过专业,团队说我用词艰深,好多人听不懂。我会多说一些用户听得懂的话。”
新近被沈亚楠挖到的宝,是刚刚担任栖息地COO的闫佳(下图)。
因为读得懂栖息地且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位家居家装界的“拼命三郎”再次选择全情投入。总踩在家居变革节点上的她,深耕行业超二十年,自从来到栖息地,她每天很认真地倾听沈亚楠在跟团队说什么。
那是一个进一步理解和学习的过程,即便如闫佳一样读懂栖息地,也还有很多新功课要随时补齐。
这一点上北青newlook有同感。栖息地的出现,为“何以居住”打开了崭新认知,将许多新思维和方法论带入传统家居家装行业。它在我们心里是有位置的。
从始终践行的“造车一样造家”的产品化手段,推导出“高度集成的、软硬件一体化的居住空间解决方案”,这个策略实属前无来者,很有说服力。
栖息地出现的短短三年间,让家居家装行业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肉眼可见的影响人们看待家装生态的眼光,也正在激励更多传统家装、定制、家具、甚至是家电品牌,一心向着全空间“产品化、智能化、集成化”升维——
难道业内人士不知道这是主流趋势吗?并不是,只不过曾经有类似理想的人,要么因为路径跑偏折在半路,要么向家装价格战的现实妥协,而沈亚楠算是潜得更深。他带领超级团队,用三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进行研发,而非着急变现,最终做出了完整L32智能新住宅。
三年都说长了,前半年搭建队伍,后两年高密度研发加上与天使用户实际磨合,应该说真正意义上的“完整L32智能新住宅”正式发布节点是2025年2月28日,距今不过四五个月。
尽管从技术上做过充分了解,我们还是为看到“属于真实用户的栖息地”感到庆幸。
漂亮话学得快,样板间不难做,销售策略、极致表演,也都差不多。过去房地产飞速发展的三十年,人们在未完全获得信任感与安全感的状态下装修,深感无力与无奈许久。
这一次的眼见为实更让我们确信,完整的居住产品是在对特定人群需求的深刻洞察中实现有效的研发和迭代,产品与用户时时共鸣,相互信任就有了完美的底色。
因为具备天生的远见卓识,栖息地智能住宅产品以洞察力和预见性,化解落地千家万户的居住变数。认真对待客户,从生活反馈中反哺自身,所谓完美居住才是真的有迹可循。
如果说想在家居家装领域走得长远,更多品牌也不妨拿出勇气,打开振振有词的落地交付之门,正视自己的能力和问题,与用户坦诚相待,让说服力的重心从样板间,转向真实的居住空间。
生活发生的现场,骗不了人。人们喜欢看的,是人间烟火。
我们这次所看到的真实用户家里,并未选择“小七”,因为他们一家四口使用初代标准版栖息地L32智能新住宅,已经觉得很智能了。当然如果未来有升级需要,“小七”也随时都能拎包进驻。
拥有Level 3级别家庭AI助手小七,如今2.0版本的旗舰三居智能住宅L32,除了完善升级居住底盘上的450多个居住功能模块外,更在智能控制能力上更进一步。
栖息地智能产品经理杨森在北京栖息地体验中心,向我们演示了“小七”的管家能力。
它可以与儿童房智能伴读仓模块联手配合,矫正孩子的坐姿,甚至教孩子习题作业;晚间父母各忙各的,小七会负责提醒在孩子熟睡后关闭儿童房的灯;脑雾的时候不慌,小七会帮主人找到遗落的物品;如果家中老人不小心摔倒,小七可以及时提醒甚至报警。
场景模拟不止于此,和家人需求相匹配的家庭融合传感器,被设置在适宜的位置,它们与小七的配合照顾中,给人安全感。
“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小七可以流畅理解并执行每个家人的意图和指令。它有脑子,它不是来制造编程的麻烦,它的学习能力足以支撑与家人共同生活。
“AI时代,我们开发的是智能控制的能力,而非功能。”沈亚楠对小七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小七的登场,是他心中完整智能住宅的样子,更是他让“科技普惠”落地到居住改善的阶段性成功。
尽管杨先生家里签约较早,没有等到小七,但他和许多用户一样并不遗憾,因为栖息地根本上打动他们的,是整个住宅产品从视觉到功能的简约大气、连贯统一。他们对沈亚楠的审美非常认同,“空间是画布,让生活去装点”。
同时,这些用户无一例外地,为能够享受设计大师卢志荣的设计,而感到心满意足。
栖息地卢志荣设计中心的出现并非头脑发热,更不是打着大师旗号的营销手段。沈亚楠为了说服卢志荣加入费了洪荒之力,卢志荣答应沈亚楠更是冷静思考了好几个月。
他们最终在一起的原因有点感人,“少数顶尖人群享用的艺术化设计,装进寻常百姓家”。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了让空间设计达成沈亚楠与卢志荣的理想美学状态,他们为L32的设计研发倾注的心血非常多。极致美学的背后是克制,克制表达的功力是高度集成的智慧。
把控落地施工的刘仲发工长用另一种方式说起达到美学一致性的难度:“成本能翻好几倍,这样做很费工”。
生活终究会在物欲宣泄之后回归自然、宁静、松弛。
栖息地的创新之处契合了这一点。L32并没有让大师设计变得“廉价”,而是通过供应链整合与强技术研发实现了质量民主化、选择民主化、知识民主化。这让栖息地品牌收获的,是被理解、被信任,进而被托付。
明确定位于“居住改善”让栖息地的产品逻辑自圆其说,也刚好顺应“好房子”政策所倡导的“安全、舒适、绿色、智慧”。
未来住宅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升级,栖息地的实践,为居住行业提供了确定的技术标准和商业模式参考。
当好设计可计算、可量产、可复制并演化,设计的价值就被无限放大,更多普通人就有机会收获更好的生活。
因为看到一体化智能住宅的普世价值,许多开发商和装企在紧密联络栖息地。沈亚楠告诉我们,他将挑选实力与灵魂双重契合的伙伴,用技术开源的方式结伴,一起走得更远。
沈亚楠最近有点苦恼,他一边做出语言风格的改变,避免输出的内容过于“艰深”,一边又是任由头脑中万马奔腾。事实上,简单的话语,都可能藏着深刻的思考。
在三周年的节点上,他继续果断挑战传统认知:“家装就不是个‘行业’。栖息地不是‘装修公司’。”这印证了一年前北青newlook初次采访沈亚楠时的判断(理想前总裁沈亚楠“造家” 从装修入手 革住宅的命)——家装是他为栖息地智能住宅找到落地场景,是与C端用户产生共情的最佳着力点,是创业里程的“开场白”。
那时候,他想要将心中的愿景讲得“接地气”些,所以需要从传统装修的痛点说起。因此很多人甚至是专业人士都误会说,栖息地就是干家装的。
但实际上了解栖息地产品逻辑,对居住产业上下游有深度洞悉的人都明白,栖息地是一家将科技与艺术结合为智能住宅的产品公司。“装修”只是绕不开的环节。
沈亚楠说,就像4S店是汽车行业的一环,家装就不是一个行业,是大家居行业或者更大范围居住产业中的一环,是交付产品的“最后一公里”。
2024年,当栖息地拿到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总计6.53亿元,推出智能住宅L32初代款时,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房产、家居、家装界的波澜。
“造车的方式造家”?圈钱的吧。
“许多想要变革的人都在半路折戟沉沙。”
自认为听懂的人认为他在痴人说梦,和我们一样听不太懂的,选择了静静观察。
一年后的今天,栖息也迎来三周岁生日。
站在这个时间点,沈亚楠用更坚定的语气对外宣布:“我们是一体化智能住宅的品类开创者。”
北青newlook能听得出来,沈亚楠和栖息地都是诚恳的。如他所说:“我们只能做自己,我们做不了别人眼中的自己。”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观察。这个为居住产业带来新鲜感的品牌,如何从三岁看八十,成长到三十而立。
这一群带着理想前行的居住变革者,是否能够一路保持热烈、保持单纯。
文字/晓笠
版式/丙丁
统筹/徐瑞潭
探访鸣谢/杨先生 刘仲发 杨森 李文珠
资料提供/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