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文明底蕴与时代价值
中国青年报 2025-01-26 11:30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意味着这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普遍共享的传统节日得到了全世界广泛认可。充分挖掘中国春节深厚的文明底蕴和时代价值,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元复始”的宇宙观中涵养积极向上的个体心态。春节在古代也称“岁首”“元旦”或“元日”,是我国先民在观象授时的生产劳动中确立的一年之初的时间坐标,鲜明标识了国人的宇宙观——日就月将、四季循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间之流本是连续不可分的整体,“年”的存在则令其有了新旧转换的尺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春节是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憧憬。”在绵延至今的春节礼俗中,既有洒扫庭除、沐浴祛秽等物理层面除旧布新的习俗,也有祈福迎祥、尝新尝春、祭灶祭祖等精神层面辞旧迎新的仪式。

对现代人而言,充分体验和体味春节持续一周、两周甚至更长时间的仪式链条,既是对一年来忙碌生活的暂停和沉淀,对过往努力的慰藉和赞美,也是对往昔烦恼的扫除和归零,对未来美好的蓄力和重启。“春来更有好花枝”,经过这一个充电、打气的转换期,人们便能以元气满满、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充满希望的下一年。

在“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塑造万物并育的生态文明。《礼记·乐记》有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作为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遗产,春节是古人顺天应时、与天地同频共振的实践产物,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春节在节气上靠近立春与雨水,是四季时序之始,万物萌动,生机勃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经过一个冬天的静敛收藏之后,以震响天地的鞭炮、锣鼓唤醒生机,以象征希望的春联、龙狮呼应生机,以滋养阳气的春酒、春卷涵养生机,是迎接天地季节转换的最好方式。同时,春节起源中还含有礼敬天地、感恩自然的意蕴。春节风俗源自远古“蜡祭”,古人在岁末丰收之后,“合聚万物而索享之”,其祭祀对象包括猫、虎、昆虫等自然之物。古代还有“以时禁发”的生态保护令,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令草木生发得以畅达。挖掘春节中丰厚的生态伦理内涵,有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万物并育的生态文明。

在“归根报本”的人生观中促进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自古以来,团圆、团聚就是春节最核心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的巨大变迁中不但未曾淡化,反而历久弥新,甚至春运已成为“地表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一世界奇观背后是“落叶对根的情意”,是中华民族“归根报本”的人生观。中国人笃信孝为人道之本,春节则是这一厚重情感最为集中的出口。因此,不惧路远、不畏风雪、不辞劳苦,“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既有“以血缘为纽带的亲人思念”,也有“以地缘为连接的故乡怀念”,还深藏“对安身立命之本的文化眷恋”。在年夜饭、守岁、共话家常中,亲情得以安放;在压岁钱、拜年、嘘寒问暖中,孝心得以表达;在祭祖、叩拜、饮水思源中,人伦得以绵延。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全世界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与春节所承载的深厚文化根脉意识密不可分。

在“以和为贵”的社会观中凝聚敦睦和谐的人际氛围。春节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其情绪底色是“乐”,其情感基调是“和”。中国文化重视敦睦亲邻,以和为贵,这种“和谐”的价值观在春节得以最充分展现——团圆欢聚、共享天伦,是家庭的和谐;走亲访友、人情往来,是朋友的和谐;欣赏年戏、庙会社火,是社区的和谐;年终团拜、奖金回馈,是单位的和谐;哪怕不相识的人,也会在新年期间互道祝福,尽量减少争讼,这是全社会的和谐。春节让“和气致祥”“和气生财”的价值观有了最直观具象的载体,在声气相通、欢喜与共的庆典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足以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大力弘扬春节礼俗文化,充分阐发其价值意蕴,有助于构建和美社区、融洽社会关系,让人间的温情和善意久久传扬。

在“开放包容”的世界观中推动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在所有中国节日中,春节是一个集不同地域风俗、民族礼仪、信仰观念的复合性节日。从小年祭灶、除夕守岁到春节拜年、元宵灯火,它是辞旧和迎新的结合;从欢笑尽愉、酒食宴饮到祭祀祈福、感恩礼敬,它是世俗与神圣的结合;从压岁钱到电子红包,从见面拜年到云拜年,从逛庙会到文博场馆过大年……它是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之大,百里不同俗,而春节一并包容:北方吃饺子,南方品年糕;南方看社戏,北方逛庙会;安徽鱼灯、江西打铁花、四川舞草龙、潮汕英歌舞……一系列多元、复合的仪式和礼俗,让春节成为中国人最喜庆、最丰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与中华文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价值观密不可分。近年来,春节更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再加上申遗成功,春节将以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包容性,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彭璐珞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