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发来的视频里,是一只可爱的棕色泰迪犬,眼睛又大又圆,透着一股机灵劲儿,毛发蓬松柔软,脸圆圆的看上去就像一个毛绒玩具。可等看到卖家发来的泰迪犬,山东的韩女士被“气笑了”——身材比视频里宣传的大了一号,脸是长的、毛发卷曲,眼睛又小又无神,“看一眼就发现完全是两只不同的狗”。
前段时间,韩女士花800元从网上下单了一只泰迪犬,怕货不对板,她从挑选到最后运输,都要求卖家将每个环节拍视频记录,“没想到不管再怎么小心,还是被坑了”。
如今,宠物交易日渐频繁,网购宠物也司空见惯。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宠物交易存在各种乱象,纠纷多发,不仅仅是货不对板,“星期猫”“星期狗”(买来一周左右就死亡的宠物)等现象也较为普遍,消费者深受其害。
货不对板 虚假宣传
“当你选择交定金的那一刻,你可能已经被骗了。”韩女士告诉记者。
她介绍说,自己是在××二手交易平台看到有人出售宠物,配发了好多可爱的宠物视频和图片。沟通后,商家提出加社交好友,声称能发更多宠物的视频和图片供挑选。等选中宠物谈好价格后,商家要求先交纳定金,等发货时再把尾款补上。
“当时我也有所担忧,如何保证对方一定发货?发的就是你选中的那一只宠物呢?”韩女士说,经过沟通,对方表示发货时可以全程录像或打视频电话,“这打消了我的顾虑,后来发现,这些视频应该是提前录好的”。
在此过程中,商家又临时提出要韩女士支付275元宠物运费。韩女士对此有异议,不愿意支付,商家称不支付运费宠物狗只能关在笼子里等死,且之前支付的费用也不退回。
韩女士无奈只能支付运费,结果宠物运到了韩女士所在城市,不仅需要她开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取,还需要再支付50元的提货费。
经过曲折的交易过程,韩女士拿到手的宠物犬和之前商家宣传的完全不一样,之前商家承诺宠物有合格证明、打了疫苗等证件都没有一起发来,“商家称可能是在路上丢了”。
“还有我从商家那买的450元狗粮和营养品套餐,收到货后发现是一个没听说过的牌子,网上没有专门的旗舰店,卖100多元一套。”韩女士说。
感觉被骗,韩女士要求退货,对方直接把她拉黑了。她尝试找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和警方解决,未果。
实践中,也有消费者因购买到货不对板的宠物而提起诉讼。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桩案件:王某在社交平台浏览到某宠物店,咨询后添加了经营者马某的微信号,马某发送了不少宠物猫的照片和视频给王某,经过挑选和谈价,王某最终选定了一只“纯黑色德文猫”。马某承诺猫性别为雄性,双方还就宠物猫的健康状况、疫苗证明、附带发货视频、全国包邮等事项进行了确认。
然而马某并未按照约定发送发货视频,也没有提供检疫证明。且王某收到的宠物猫为雌性,体型、品相也与马某视频展示的大相径庭。王某要求退货或采取补救措施,马某均不理睬。无奈之下,王某以欺诈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最终,法院审理认定某宠物店的行为属于欺诈,判决宠物店向王某退还货款8000余元、赔偿托运费120元、饲养费4000元并支付赔偿款24000余元;王某将其所购买的宠物猫退还给某宠物店。宣判后,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北京瀛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深圳说,当下,网购宠物已经很普遍,消费者务必查看经营者的相关营业执照及检疫证明,一定要选择有监管的正规平台,并将完整交易过程在平台留痕,切忌被商家引导至非正规平台消费。如果经营者在销售宠物时给消费者提供虚假的视频,对重要事实作出虚假陈述,存在欺诈行为,可以要求撤销合同、退款以及赔偿,或通过平台、12315等渠道投诉寻求解决,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买到病宠 店家不管
不仅是模样,购买的宠物甚至有时连健康都无法保证。
2024年12月底,四川省成都市的李先生在某宠物店购买了一只柯基犬,没想到买回来第三天柯基犬就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等病症,到宠物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细小病毒。
“给宠物店发消息,对方称只管出售宠物48小时以内,超过48小时出现问题概不负责。”李先生说,而细小病毒等很多宠物疾病的潜伏期为一星期甚至更久,这样的规定明显不合理。
为此,李先生特意去宠物店讨要说法,但对方坚持不是自己的问题,宠物狗是买回去后才感染的病毒。李先生让对方出示宠物疫苗接种证书,对方也不提供。
无独有偶,2024年12月初,江苏省无锡市的吴女士在宠物店花1600元买了一只宠物猫。店家表示,购买这只宠物猫需要搭配购买2000元猫粮,但会赠送后期疫苗。考虑到本来也要买猫粮,吴女士就支付了3600元。
然而,宠物猫买回家没两天就开始不住地流鼻涕、咳嗽,宠物店表示是正常现象,吴女士带宠物去医院看病后配了药。没想到几天后宠物猫突然不停地抽搐起来,最终不治而亡。
宠物店没有明确猫死亡的具体原因,对吴女士提出要求查看该猫检疫合格证明和来源的要求,也予以拒绝。协商半天,宠物店只愿意退还800元费用。
“我选择报警,但警方表示这是经济纠纷,而且都有合同,只能由我们自行协商解决,或者向法院起诉。但一想到诉讼可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我只能妥协,接受店家800元的退款。”吴女士说。
多位受访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宠物出现问题时,不少宠物店都表示“只管宠物出售后48小时”,甚至将类似规定写在了合同里。而现实中,买回的宠物没两天就生病,一周左右病亡的情况不少,这种宠物被称为“星期猫”“星期狗”。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燕妮介绍说,民法典第577条明确,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如果宠物出现问题并能证明该问题源于交易之前,卖家应对消费者的损失负责。在司法案例中,有法院认为宠物的健康问题应由商家承担举证责任。
张深圳说,在宠物买卖合同中,卖家常常会规定一些不利于买家的条款,比如“宠物一旦发出不支持任何理由的退货退款”“宠物到家超过24小时或者48小时概不退换”等。这类条款系人们常说的“霸王条款”,在法律上应当归于无效。因此,即使买卖合同里约定了前述条款,消费者买到“星期猫”“星期狗”仍然可以向卖家主张权利。
强化监管 追踪溯源
近年来,购买宠物引发的纠纷频发,在王燕妮看来,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法律和监管存在一定的空白。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都有相关规定,但面对宠物这样特殊的商品,具体的执行和监督并不完善。很多商家在出售宠物时,并未严格按照规定提供检疫证明,消费者也很难有渠道去验证宠物的真实健康状况。这种情况下,风险隐患增大。
信息不对称,特别是网购宠物,消费者只能通过照片和视频选择宠物。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变化,也可能对宠物的健康造成影响。这种信息上的差距,让消费者在作选择时,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
“还有市场的诚信问题。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隐瞒宠物的真实健康状况,甚至虚假宣传。比如‘星期宠’现象,就是商家在售前并未尽到合理检查和告知义务,导致宠物刚到新家不久就生病甚至死亡。”王燕妮说,消费者本身在认知上也需要提升,关注点不能仅仅放在宠物的外观、品种上,而忽视它的健康保障和生活习性。
如何让消费者买到心仪的、健康的宠物?
有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购买宠物应到正规宠物经营场所购买,在购买时索要免疫证明,谨慎选择网购,避免出现宣传与实际不符而经济受损;消费者在购买或接受服务时应当与商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注明宠物的品种等相关信息,尤其是要明确如果购买的宠物在一段时间内健康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选择网购宠物,注意不良宠物卖家利用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引流的情况,不要绕过平台私下交易,以免上当受骗。
王燕妮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推动行业自律。
她分析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虽然对宠物交易有所涉及,但在细节和操作层面仍有很多不足。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在宠物健康保障、售后服务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增加明确的条款。例如,要求商家提供详细的健康报告和疫苗接种记录,并建立宠物来源的追溯机制。
加强市场监管方面,执法部门应当设立专门针对宠物交易市场的检查机制,对商家的资质、宠物的健康状况以及交易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定期抽查。对于不法商家,应当依法追责并纳入信用黑名单,通过市场淘汰机制,形成威慑效应。
“还要推动行业自律,建立诚信体系。成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宠物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和操作指南,对商家进行培训和管理。通过设立行业信用评级体系,公开商家诚信信息,为消费者选择提供参考。此外,协会还可以设立纠纷调解机制,帮助消费者在发生问题时获得更加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王燕妮说。
文/张守坤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