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 | 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兼顾“需要和可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16 07:54

《政府工作报告》原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指标落实国家要求。

解读:在昨天开幕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重点做好十二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分别是: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深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扩大内需,积极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不断提升首都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谈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增长4%左右的目标。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应该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设定很好体现了上述特点。

目标的设定实事求是

尊重规律

据市发改委介绍,今年地区生产总值设定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增长4%左右,是本市结合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选择。

实事求是地设定经济指标,使经济保持一定增速,对于积极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至关重要。2022年是极为重要、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影响,本市经济发展经受了超预期因素冲击。北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超常规举措稳住经济大盘。建立高频高位调度机制,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充分发挥复工复产防控、“服务包”“服务管家”等机制作用,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不断;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等开展精准调度,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产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为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正增长、今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设定经济指标,才能在发展中化解各类风险隐患。2023年,北京将发挥超大城市市场容量优势,在一系列科学设定的指标的引领下,提振信心,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用“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首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4.5%以上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对于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提振市场信心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两会前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过去三年企业还是很不容易的,承担了整个防疫的大量社会成本,要给企业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让企业能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确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税收指标与企业相关的时候,都会考虑让企业能够有进一步的资源、财力等,去恢复和发展。

目标的设定体现

“兼顾需要和可能”的系统性

从需要方面来看,盛会蓝图指引,规划目标领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作出系统部署,“五子”联动政策、项目效能将不断释放。这些都是首都经济保持一定增速的有利条件。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十二方面重点工作时第一项就提到,要坚持规划引领,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坚持一张蓝图接续建设,更好担负起首都职责使命。”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5%左右的目标。因此,在与“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市为企业恢复发展提供休养生息空间等因素,今年本市地区生产总值设定4.5%以上的增速无疑是积极稳妥的。

从可能的方面来看,今年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有利条件。《关于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中提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安排4.5%以上,兼顾需要与可能,首都发展面临“六个更好统筹”工作机制形成有力保障、创新发展新动能集中发力、改革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内需恢复潜力大、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释放潜能等有利条件,因此今年本市设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等一系列目标是有坚实的现实基础的。

目标的设定体现“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的底线思维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计划报告》在部署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时详细分析了“六个统筹”等工作机制如何形成有力保障,“牢牢守住城市平稳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底线”,“助企纾困稳经济系列政策将持续显效。”

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集中体现了系列政策的实效。据了解,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本市有针对性先后出台了《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北京市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一系列的助企纾困政策,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今年千头万绪的经济工作中,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对全局工作的部署都体现出“稳中求进”的总体思路。例如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等系列指标之下,两份报告都指出要实现首都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由此可见,“合理增长”不是大轰大嗡,而是守住“稳”的底线;“有效提升”不是泡沫经济,而是追求高质量的“进”。

《计划报告》还特别就守牢首都发展的安全底线做出部署,包括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将全市债务风险保持在绿色区间;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房地产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在合理的区间内设置上述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底线思维。

亮点解读

“王四营模式”探索减量发展城市化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原文 :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探索形成“王四营模式”。

解读: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朝阳区获悉,过去五年,王四营地区在“一绿”试点任务中实践探索出了减量发展的“王四营模式”。在“王四营模式”的实践下,孛旺花园安置房落地、千亩官庄公园建成,地区城市化进程、环境面貌、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提升。

2022年7月6日,王四营乡孛旺花园一期正式启动交房,150套房屋顺利交付,45户回迁村民拿到了新家钥匙。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546户村民陆续拿到新房钥匙,这是本市“十四五”规划中“王四营模式”的首次落地。

孛旺花园项目于2019年10月开工建设,贯彻“新四合”设计理念,占地26.6万平方米,计划安置孛罗营、王四营、南花园三个村近7000回迁人口,是减量发展“王四营模式”的落地基础。项目一期5个地块建有19栋住宅楼、1栋幼儿园,并配备有商业、医疗、学校、地下车库,可以为入住村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什么是“新四合”理念?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新四合”建设理念主要包括四方面:“用地整合”,即整合居住、学校、托幼用地,邻京哈高速南侧地块留白增绿;“功能组合”,即集体产业与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结合,沿孛罗营西路打造商业步行街,提高商业服务资源配比;“空间围合”,即增加东西向建筑比例和楼间连接建筑,形成组团式空间结构;“高低结合”,即建筑高度从80米降至60米内,单体高度以36-45米为主,保护好城市绿廊和天际线,扩大绿色开敞空间。

孛旺花园的正式竣工交房,标志着减量发展“王四营模式”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也标志着“新四合”设计理念从图纸变为了现实,同样变为现实的还有孛罗营村民回迁上楼的梦想。

2018年,王四营乡成为全市首个在减量发展背景下探索“一绿”城市化路径的试点乡,“王四营模式”被写入市区“十四五”规划,作为减量发展的试点经验进行推广。对标群众需求与期待,朝阳区设立审批手续统筹协调专班,各部门通力协作,积极推进地块上市、手续办理。项目审批周期由两年半缩短至四个月,建设推进过程中还统筹协调解决水电等市政设施接入,为群众顺利入住提供必需生活保障。

四年多来,作为减量发展背景下第一个探索“一绿地区”城市化路径的试点,王四营乡持续有序推进重点区域改造提升;孛旺花园项目一期如期竣工交付;高品质建成官庄公园,与古塔、白鹿两座公园连绿成带,乡域宜居指数显著提升;多个产业项目落地,形成支撑全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

未来,王四营乡将持续探索城市化路径,确保在减量发展中实现地区高质量发展,将“王四营模式”做精做细做实做深,为全市农村城市化树立标杆和典范。

“三城一区”加快步伐 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原文:健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机制,中关村科学城统筹南北区均衡发展,怀柔科学城着力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未来科学城加紧建设“两谷一园”,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外溢。

解读: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于2025年基本形成,“三城一区”正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6年9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统筹规划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将北京打造为世界知名科学中心。2018年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北京要紧紧围绕聚焦、突破、搞活、升级,高标准编制实施“三城一区”规划。

五年来,“三城一区”从顶层设计、搭建平台、社会组织服务、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加强联动,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多项重大成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城一区”建设给出新的明确定位:中关村科学城注重“统筹”南北区均衡发展,怀柔科学城注重“着力”打造高端科学装备产业聚集区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未来科学城要“加紧”建设“两谷一园”,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要“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外溢,“三城一区”也将由“联动发展”转变为“融合发展”。

定位的进一步明确,意味着对“三城一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三城一区”的科技创新主阵地已经形成,未来,“三城一区”建设步伐将加快,融合发展程度将更深,在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将逐步见成效,更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青年报》2023年1月16日相关版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赵婷婷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多省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在5%左右,消费恢复有望加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1
一个积极务实的增长目标
经济日报 2024-03-07
务实的经济增长目标有助于稳预期增信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6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5
2023年多数大省经济站上新台阶 2024年增长目标多在5%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1-27
报告解读 | 2024年GDP增速目标设为5%左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23省份定下今年GDP增长目标:最高9.5%左右,着力促消费
澎湃新闻 2023-01-14
23省份定下今年GDP增长目标:最高9.5%左右
澎湃新闻 2023-0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