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不能让校园暴力娱乐化视频变成“暴力教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20 16:30

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很多网友留言“搞笑”“好玩”。类似的短视频还有很多。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网络上存在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多位受访专家指出,“暴力梗”容易让施暴者更肆无忌惮。(12月20日《法治日报》)

由于校园暴力对受害者身体、心理等造成伤害,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然而,在网络上却出现不少短视频,内容为一些人乱用他人物品、放狠话、动手打人。或许视频制作者的初衷是,想影射、批评一些同学,进而达到避免校园暴力的目的。但由于其娱乐化操作手段,很可能起了反作用。

坦率说,这类视频对未成年人很有吸引力,因为视频内容表现的是校园暴力,反映的是同龄人的遭遇,再加上以娱乐化手段包装,未成年人就容易成为粉丝或者追随者。但是,不是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分清楚这类短视频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还是拍摄者故意虚构的故事,那么,就有可能被这类视频所误导。

比如,有的未成年人以为这是搞笑的段子,继而不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校园暴力诱因放在心上,今后有可能滋生校园暴力。而有校园暴力倾向的未成年人,则有可能以娱乐的心态学习视频中的校园暴力手段,然后在其他同学身上“实践”。从某种程度讲,校园暴力娱乐化视频很可能变成某些学生的“暴力教材”。

这种“暴力教材”,一方面模糊了校园暴力的真实与虚构,“罪与非罪”,会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只是觉得“好玩”,不会识别和防范校园暴力。另一方面,这类视频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好奇心理、娱乐心理,由于不少孩子喜欢模仿,就容易模仿视频中的行为,继而为校园暴力发生埋下隐患,让人十分忧虑。

这类视频的制作者即便初衷是好的,但不可避免会造成“误伤”。何况,某些校园暴力娱乐化视频的制作者,本就与良心善意无关,而是利用校园“暴力梗”获取播放量和粉丝,即把校园暴力娱乐化当成了“流量密码”,来满足个人的私利。显然,这类制作者更为可恶,为了引流毫无底线,更要谴责。

虽说娱乐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通过娱乐化手段操作。比如,校园暴力是个严肃的违法问题,就不宜娱乐化。还有一种情况是,经历过校园暴力伤害的未成年人,本想在网上倾诉自己的遭遇以发挥警示作用,但被部分网友吐槽为“无病呻吟”“恶搞”,这种吐槽也是娱乐化解读。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条规定,禁止制作、发布含有宣扬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网络信息等。该法律第六十六条也规定,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也就是说,校园暴力娱乐化是在教唆未成年人实施暴力,涉嫌违法。

希望这类视频的制作者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非但没有达到警示作用,反而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更不能把校园暴力娱乐化视为“流量密码”。而发布这类视频的相关网络平台应该守土尽责,切实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杜绝此类视频发布传播。同时,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其中的违规行为。

此外,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也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校园暴力发生的诱因和严肃性。能否制定《反校园暴力法》,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霸凌竟成短视频创作灵感?校园暴力娱乐化亟待依法整治
法治日报 2024-08-04
霸凌竟成短视频创作灵感,专家:校园暴力娱乐化让施暴者更肆无忌惮
法治日报 2024-08-03
抖音开展暑期专项整治 严打儿童卖惨直播、校园霸凌摆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9
北青快评 | 短视频平台须强化未成年人暑期“触网”权益保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8
北青快评 | 给侵害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重拳”打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北青快评 | 以合力共治让“不良商品”远离未成年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3
北青快评 | 整治暴力类短视频必须“道高一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8
北青快评|应禁止针对未成年人生产销售“酱香”零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