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再多的“哪吒”
新闻晨报 2021-05-17 16:16

哪吒,经过数部国漫电影的改编,而被改写了性格基因,将反抗精神最大化,将少年气注入一些成人世界幽深的情结。但是如果回到家庭生活,特别是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来说,都应该保持对生命的敬畏,谨防孩子效仿“哪吒”,以损害身体甚至牺牲生命为代价,向世界表达不能直说的话语。说到底,就是“耻感”这件事被无形放大,压垮了这些孩子。

“耻感”是一个因为互联网社交平台而流行起来的词儿,类似“内卷”,也是从社会学领域出圈而被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最初,这个词就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类型分析得出的结论,与之相对应的是西方“罪感文化”,是外在公约的规则带来的压力,表现形式不在日常,而是在于违反后触发的连锁反应。

耻,辱也,这是《说文》里很简洁的解释,这个字的感情色彩就是会给人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恨不得钻地缝的通感。经过社交平台的讨论和引用,耻感从日本文化现象而被引用到公共秩序、职场乃至家庭生活。我们在描述一个孩子的性格时,常常大而化之地用内向、外向、活泼、害羞等词汇。敏感,也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词。甚至,它在比例不小的群体认知里已经自带耻感。但我觉得,没有孩子是不敏感的,它可以说就是孩子的共有天性之一。这是从呱呱落地,从强烈的不安全感中养成和发展的,亲密关系的价值就是带领孩子走出不安全感,逐渐形成自己的空间感、边界感乃至相对独立完整的人格,而在这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敏感是孩子与父母、世界互动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无时不刻不在运动、反馈、调整,只不过在具体的家庭环境里表现不同。

国漫经典《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其实有两个敏感的小孩。哪吒和敖丙,各有各在意的点。前者孤独,所以需要“搞事情”,从分贝到破坏再到故意变坏来引起父母的关爱和重视。后者自卑,所以需要“体面”,背负着龙族与生俱来的历史耻感而强迫自己做一个没有情感的“大人”。两个少年一旦被触及敏感的点,都会朝着糟糕的方向而变化。

“耻感”一旦与孩子的“敏感”碰撞,就互为催化剂,这是很多成年人已经淡忘甚至无法想象的化学过程,特别是在资讯发达、价值多元的今天。

我们看到很多伤心的报道,有些事件的悲剧性是猝不及防,无法挽回的。依然要说,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原因都是突然的。考试不合格、恋爱受挫了,作业写不完、钢琴弹不下去了……每一件事似乎都有一个主流的标准,称为合格、正确、完成、优秀等等。标准之下,标准之外,敏感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耻”。哪吒的“剔骨削肉”就是耻感被推向极致的悲剧故事,这个少年觉得什么都错了,对父母充满无法承担的负疚感,对自己有越不过的否定。极致文本的意义就是一条警戒线。没人可以饶过痛苦而抵达成长,但是耻感是把普遍的痛苦变成一个人难以自解的炼狱,我们真的不能给它添砖了。

文/钱德勒

来源/新闻晨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别再被美容院骗了!你的脸根本不需要深层清洁
科普中国 2024-03-28
生活|难道我们真的不需要书店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2
低温天气不必统一穿校服,原本不需要提醒
光明网 2023-12-28
配镜前需不需要散瞳?
河北省三河市儿童医院 2023-09-19
耳朵发闷,需不需要到医院看看?
民航总医院 2023-06-02
名家|刘心武:到了80岁,不需要有写作计划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11-20
随笔|一顿充满爱意的早饭,不需要十全大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4
北京疾控:五大误区!儿童安全座椅到底需不需要?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2-09-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