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谢其章、止庵:一场关于老北京的追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4-09 08:00

3月28日,《文饭小品》分享会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举行。作者谢其章与止庵,以“北京故事”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关于老北京的追忆,同到场读者一起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分享。

《文饭小品》精选谢其章近年所作文化随笔,以民国报刊收藏为主线,挖掘《天地》《大众》《良友》等民国报刊背后的故事,讲述鲁迅、张爱玲、邵洵美等民国文人的逸闻趣事,同时记叙作者的藏书经历与多年收书趣闻,书写作者对北京胡同的小考和人生见闻。书中插图多为作者私藏报刊剪影,是难得一见的独家第一手资料。

提起书名,谢其章坦言是受自己所喜爱的民国作家周黎庵影响,“二十年前,周黎庵出了本《文饭小品》”。使用这四个字命集,并无深意,只是取其“以文为饭”之意而已。“拿文化拿写作当饭吃,简单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谢其章谈到:“《文饭小品》是我的第30本书,前20多本都比较专业,谈民国人物,民国的掌故,民国的书刊。后来慢慢就觉悟到自己有很多写不进书里的事。就有一个想法,就化整为零,把我自己的一些怀旧的东西,生活的往事,经历一些难忘的事情,陆陆续续在每本书里头放一点。所以我这个书说是文化随笔里头是带着一点个人回忆的一些小文章,比如关于北京的《熊希龄石驸马故宅小考》,如果说和前些书的有什么区别的话,区别就在这。有些个人的东西在这里,你看这边《微信群使我回到少年时代》,都这有很新的东西。”

止庵认为,正是北京这座城,孕育了像谢其章这样的作者。“写作最好有一个自己的依靠,我们写作最大的依靠就是北京。正是有这个城市的生活,只有在北京,才有老谢这样的人。”他指出,过去的背景跟现在有一个不太一样的地方:过去的北京没有那么急。“北京真的是没有那么急,所以北京这个城市,我觉得像我跟老谢写这种文章,老谢《文化小品》这本书,还有我的《沽酌集》,这种文章其实跟北京的气氛比较近。其实我们说的随笔就是一个态度,一个比较舒缓的态度。就像今天咱们跟各位见面似的,外边刮着风沙,占用各位下午的宝贵时间,但是还是不能着急的说什么事。太急切之后,气氛就不对了。”

止庵称赞谢其章的写作“保持了手工业时代的特色”。“说实话写文章这件事情就是一个老事,它是有点像手工业的这么一个事。写文章这个事儿我觉得还得按照手工业的事来干。就是老老实实干,跟烙饼一样,一个一个地烙出来,你比如说哗一下机器出一批,那就没法吃了。老谢写文章,我觉得他还是保持了手工业时代的特色,因为我自己其实也是一直拿着手工业这事来要求自己。”

“文章也是务实,这书里没有虚头巴脑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说一本杂志,说一个事,说他想象的事,还有写的他过去住的地方,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止庵表示,《文饭小品》一书中确有一些不为他人所知的独家秘闻,如作者中学的经历,读之令人深受感动。

四月读书月在即,谢其章与止庵还就阅读这一话题展开了分享。止庵就读书的选择给读者提供了三点建议:不从众、不趋时、不受惑。而谢其章则用一句话总结了读书:“读书一定要个性化,读自己喜欢的,就像搞对象。不喜欢我的书的读者,我也理解,他是那种口味,我是这种口味,每本书各有各的读者。”

《文饭小品》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2021年1月出版,属于“煮雨文丛”中的一种。书中涉及老北京风物考证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作者用幽默亲切的话语,与读者拉家常、话人生,将一代老北京人的回忆与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娓娓道来。

《文饭小品》序

谢其章

书名,书名,一书之名,兹事体大,不可怠慢,故常陷彷徨之中。前向我的两个新书名自以为中规中矩,不会引起歧义吧,结果当头挨了一棒。《出书记》去年一月新出,我的意思很清楚呀——我的出书的记录,不料一位很熟的搞出版的朋友说:“我还以为是出货的意思呢。”又找补了一句:“我以为你要卖书呢。”这都哪跟哪呀,我有些后悔,不如采用原来设想的书名“自由之路”,意思是“自由职业者的写书历程”。去年十月,《绕室旅行记》由中国第一老牌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正在兴头上,问一位朋友:“送你的书看了吗,怎么样?”你都猜不出她是咋噎我的:“你又不爱旅游,写那么多旅行记干吗?”还有一个不算太离谱的误读,有位很有学问的朋友问我:“你又出了一本回忆老北京的书?”幸亏我还没老糊涂,赶紧说:“你说的是《北京往日抄》吧?”说了以上三个教训,再碰到起书名,难免畏手畏脚,真发愁如何起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书名呢!

我非常喜爱民国作家周黎庵(1916—2003),喜爱的程度要超过沈雁冰、朱自清、曹禺、冰心他们。周黎庵与我似更亲近,他编辑过的《古今》《宇宙风》杂志,他的单行本,我均有收集。二十年前,周黎庵出了本《文饭小品》,老先生在“后记”里写了几段话,今天看来,好像量身定做给我撑腰的:

想用“文饭小品”这个书名名我的杂文集,这已是第三次了,前两次都遭出版者的否决,说是太黯晦,有妨销售,只好改用他名。这次得以如愿以偿,是件愉快的事。

《文饭小品》作者:谢其章;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月

以“文饭小品”四字作为书刊之名,在本书也是第三次,最早是三百多年前明、清之际的王思任,……

第二次用“文饭小品”作为期刊名称的,是三十年代施蛰存和康嗣群两先生所办的杂志,我曾为之撰稿,可惜只出了三期便终刊了,但我一甲子之后还记得这本好刊物。

这次使用这四个字命集,并无深意,只是取其“以文为饭”而已。生丁不辰,命运多舛,家人友好相聚之日少,孤饮独酌之时多,枯寂之余,养成一种奇特的习惯,即是左手持杯,右手执笔,十多年来祸枣灾梨,所写的文字,多是在这种情况下涂鸦而成的。……

王思任(1574—1646),明末文学家、殉节官员。字季重,号谑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撰《谑庵文饭小品》。周作人尝云:“民国初年我在绍兴城内做中学教师,忽发乡曲之见,想搜集一点越人著作,这且以山阴会稽为限。然而此事亦大难,书既难得,力亦有所未逮,结果是搜到的寥寥无几,更不必说什么名著善本了。有一天,在大路口的一家熟识的书摊里,用了两三角钱买到一本残书,这却很令我喜欢。书名‘谑庵文饭小品’,山阴王思任著,这只是卷三一册,共九十四叶,有游记二十二篇。王思任是明末的名人,有气节有文章,而他的文章又据说是游记最好,所以这一册虽是残佚,却也可以算是精华。”

《文饭小品》杂志出六期止,周黎庵说三期是记差了。我一九九三年冬得四期于中国书店,正准备付款(八十元一册,总计三百二十元),却被官大一级的店领导按住,喝止:“这杂志怎么能卖这么便宜,不行!”如今我虽然已收集齐全份《文饭小品》,又用这个作书名,想起的仍是挥之不去的令人不快的往事。

平生烟酒不沾,周黎庵所云“家人友好相聚之日少,孤饮独酌之时多”的意思自忖尚能领会,自己亦离此境地不远了。人过六十之年,忆往怀旧便多,可是自忖没有资格作回忆录,于是想起一法,近年所作之书,每书均塞一两篇带有回忆性质的文字,本书亦不例外。

《沽酌集》新序

止庵

今年我满六十岁,向来不过生日,这回也不例外,只请人刻了一个“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的闲章,盖在送给朋友的书上,算是一点纪念。此语出自《庄子·则阳》:“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宣颖《南华经解》:“不囿于故也。”“化”就是不恃,不滞。《庄子·寓言》复云:“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可见《庄子》这书驳杂,文章非出一人之手。这里孔子自是虚构的,就连蘧伯玉也未必是真人真事。《淮南子·原道训》云:“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仿佛这个人每隔十年就要感慨一番似的。

《沽酌集》作者:止庵;出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回过头去说《庄子》那句话,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定的,绝对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也应该用这副眼光看待自己。不能顺着这个意思来说六十如何,因为到了六十一又该说六十“非”了,以后一年一年都可以这么想,无论站在什么岁数说话,一准都是错的。那么姑且不论对错,只对活过的年月稍事回顾罢。说来无非读书、写作二事。尝著《插花地册子》一书专讲读书经过,此外又有随笔集十余种,多是读书笔记一类,这本《沽酌集》也包括在内,是以无须赘言。我最初有志走文学这条道儿,大概到三十四岁为止,所写的东西留下的只有一部小说集《喜剧作家》,还有一首长诗《如逝如歌》,附在《插花地册子》卷末。三十岁起写随笔,此外又有《樗下读庄》《老子演义》《神拳考》《周作人传》等几种专门的书。五十五岁写成《惜别》,路数稍有变化,即如该书编辑当初所说又转回文学了,以后的《游日记》和《画见》也属于这一路。记得有一次谈到周氏兄弟,尝谓二人差异之一是美学上的。哥哥激越,弟弟沉郁,哥哥长于审美感受,弟弟偏重人生况味。他们都对我有重大影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的《画见》稍稍接近鲁迅,《惜别》稍稍接近周作人。迄今出版了二十几本书,至于编订的周作人、张爱玲和鲁迅的作品篇幅更大,也算兢兢业业,但干的事情似乎够多的了。“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此后或许稍稍换种活法,写点自娱自乐的东西,至于付梓与否并无所谓。所拟张爱玲评传、唐诗审美研究、鲁迅传记等题目,虽然做过不少准备,大概不会写了。

关于六十岁还有一句更出名的话,即《论语·为政》里孔子所云“六十而耳顺”。郑玄《论语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也。”朱熹《庄子集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都强调一种辨识能力,相比之下,未免不及焦循《论语补疏》讲得亲切:“耳顺即舜之‘察迩言’,所谓善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也。顺者,不违也。舍己从人,故言入于耳,隐其恶,扬其善,无所违也。学者自是其学,闻他人之言多违于耳。圣人之道一以贯之,故耳顺也。”是说虽有简择,但不复自设障碍。孔子这话要放到他那一整段话里来理解,此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还主要是自家在下功夫;“耳顺”较之“不惑”,正是不仅“隐其恶”,还要“扬其善”。要经过“六十而耳顺”,才能达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此则内外和谐,打成一片。然而与《庄子》所言相反,孔子一生步步都是进境,对“吾”始终是肯定的,只是由“是”至于更“是”而已。孔子的话或者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庄子》的话则不妨当成提醒听也。

《沽酌集》前次出版,赶上我五十岁,在序言里发过一番议论;现在过了十年,又写了上面这些文字。书却还是那本书,只是重新编排校订过了。重读一过,内容倒还新鲜。所收篇章几乎都涉及读书,不妨就此再说几句。记得有朋友对我讲,有些书没必要读完。我说,有些书没必要读;有必要读的就应该读完。读书之道,首先在于挑选。我指的是闲读书,若是搞研究之类当然不是这个读法;而且我觉得不必读的,别人或许以为正需要大读而特读,此亦人各有志,无意强加于人。读书这件事,可以打两个比方,一是旅游,有人每到一处拍张照片就走,也有人精心挑选地方,住下细细体会;二是交友,有人“胜友如云”,也有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的看法,读书不必求多,而是享受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乐趣。

嘉宾简介:

谢其章于北京成长,幼小初结业,不及弱冠即赴农村插队落户,知青身份凡八年。二十年前转行自由作家。出版有《搜书记》《书蠹艳异录》《玲珑文抄》等二十余部文化随笔。对于民国电影和民国漫画有较深入之研究,对于民国画报和民国文艺杂志有较丰富之庋藏。

止庵,作家、学者。有《惜别》《画见》《周作人传》《神拳考》《樗下读庄》《老子演义》《插花地册子》等著作,并编订周作人、张爱玲作品。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活动|《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再版 谢冕先生对谈 穿越百年文学时空,共鉴中华文脉的光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3
文学|姜德明《余时书话》诞生记
中华读书报 2024-02-09
赏读|董桥:板桥旧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探寻曹雪芹笔下的北京地名——小花枝巷、水月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探寻|曹雪芹笔下的北京地名——小花枝巷、水月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0
文物|王元化书定庵诗:跨越百六十余年的精神相契
当代 2023-07-04
对谈|谢冕:珍惜今天,为今天干杯
中华读书报 2023-05-28
止庵:真正爱读书的人绝不会因为看了短视频而不读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