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 | 潮汕人在回天 不做牛丸做AI
北青社区报昌平版 2021-01-04 21:52

在电影《我,机器人》中,畅想2035年智能机器人已经渗透进人类的生活,它们不仅是得力的生产工具,甚至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解放人们的双手……

而在今天,一位来自广东潮汕“老男孩”酷爱运动、会打泰拳,让公司安家在位于回龙观的腾讯众创空间(北京),不做“牛肉丸”,却把高科技带到回天。

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他带领公司将看起来枯燥、高冷的算法,在经过不断迭代升级之后,逐渐变成人机协同工作的人工智能,将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同事”。在“增强智能服务平台”这一领域中,零犀科技正在以引领世界的技术水平,让人机协同下的AI更懂您。

人机协同下的增强智能服务平台

将机械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

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机械手臂、餐馆里的送餐机器人、办公楼里送货的智能小车……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但在与人类的交互中,却鲜有令人非常满意的案例,尤其是重在与人交流的服务业里。

传统纯人力的客服场景

“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被称为人工智能的三大台阶。”零犀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翁绍斌向记者解释道:“计算智能方面,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在感知智能方面,机器也可与人类媲美;而认知智能则强调知识、推理、决策等相关的技能,能理解、会思考,这些方面机器与人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之所以工厂车间的机械手臂能够在百年前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汽车时就已被逐渐应用,是因为其生产流程是可以被分解的,但人与人的对话、服务流程则很难被量化、分解,这也是机器人认知智能发展的难点之一。

汽车工厂的流水线

而现阶段零犀做的就是把机械性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并且不断让其变得更加智能,但仍然将人类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定位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来完成那些机器人无法完成的工作。这是一种既高效又让客户在被服务的场景中感受到“人情味”的解决方案。

“这是我们对于现阶段人工智能深刻理解后所作出的判断。” 翁绍斌表示,零犀科技的研发人员大部分都来自原百度人工智能商业化团队,在基于认知智能技术开发出的对话机器人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研究,在公司成立至今的三年里,零犀科技一跃成为该领域世界领先的公司。

人机协同下大量提高效率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我们也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商业,一方面是一种盈利手段,更重要的是让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自主学习、升级,更好的反哺我们的技术研发。”

顺应潮流,这是时代发展的大方向

10分钟,我们可以背一篇课文、记十个单词、看几条新闻,而机器人却可以做的更多,只要输入一些基础程序,机器人就会像“熟练工”那样工作,零犀科技的产品在金融、保险、教育等领域为企业节省了开支的同时,还能够7X24小时不知疲倦的工作。

若是通过技术人员的调教和AI自主学习,短则数个小时,长不过月余,人工智能就可以学会人类或许要花上多年来学习的知识,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其与客户的对话中不仅能够分辨出客户的需求并快速解决,甚至能够让人感受不到机器人的冰冷。如果将这套人工智能逻辑应用到实际场景中,系统还能够展现出冷静克制的一面。

零犀科技的团队

“虽然机器人能够承担服务流程中的大部分工作,但人类在整个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翁绍斌说:“零犀科技是顺势而为产物,如今AI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中,未来也将更多的服务人类,这也是我们创立这家公司的初衷。”

经历了此次疫情后,像零犀科技这种以技术推动发展的公司所推崇的理念更加显现,人机结合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也让零犀科技2020年的营业额相比2019年直接翻了5倍多,并获得了字节跳动、金沙江创投等投资机构的追加投资。

创业就像打怪升级

“‘做生意的基因’可能就刻在我这个广东潮汕人的骨子里了吧。”翁绍斌笑着说:“37岁出来创业,如今三年过去了,四十不惑谈不上,我仍对这个世界抱有很多好奇。”

今年翁绍斌将家人接到了北京,结束了长久以来“一南一北”两头跑的生活,来北京已经20多年的他尤其对这个孕育了零犀科技的回天地区感触良多。

翁绍斌

“零犀科技成立至今的三年间,我们在回天的办公室越换越大、员工越来越多、核心科技越来越成熟……”翁绍斌表示:“我们所研究的增强智能服务平台,也正在将人机结合这一理念所应用于现实时越发好用。”

零犀科技通过人工智能把智力劳动流水线化,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智力劳动要经历的工作点做切分;第二步控制作业的节奏,由AI负责掌控;第三步让人工专注在某些特定环节上做精做深,比如需要处理博弈、情感、压力等环节上。

零犀科技的获奖情况

简单来讲,所谓增强智能服务平台,便是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比如您拨打中国联通10010客服办理业务,就能听到“智能客服助理”像真人一样说:“您好,您想查询或办理什么业务呢?”。翁绍斌说:“人工智能能够完成整个接听服务的90%,人工客服只需要做最后的临门一脚就可以”。

“创业就像打怪升级,通过不断解决难题,提升机器人能够实际解决客户问题的‘硬功夫’。”翁绍斌说:“达到技术改变生活的程度需要大量的沉淀,但我们现在已经将这一科技应用于实际,这期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复制零犀科技的模式,而我们仍然是领头人。”

文/北青社区报 李睿阳

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上架秒空 人形机器人在电商平台“卖爆”
第一财经 2025-06-27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开幕 钢铁“运动员”齐聚无锡“秀拳脚”
新华日报 2025-04-26
跑完半程马拉松后 人形机器人在解决跑跳与进厂打工难题了
第一财经 2025-04-24
广汽集团上海车展重磅发布星灵AI全景图及四款新车,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汽车时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23
人形机器人如何跑完21公里 机器人大世界展示黑科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1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正式成立 首批设立6个职业本科专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11
视窗 |广东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高地
新华社 2025-04-09
青春派 | 人形机器人背后有牛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4-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