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展出160颗人体结石工艺品,引得患者及家属纷纷驻足围观。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该医院了解到,结石为2016年以来该院通过手术从人体取出的,最大的结石长达8.5厘米。此举为了引起人们对结石病的重视,日常多喝水,降低结石病的发病率。
近日,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在泌尿外科设立了结石展览中心,160余颗人体结石被设计成形态各异的工艺品,如樱桃小丸子的头发就是由多个肾脏结石做成的。还有蜡笔小新、龙猫等形象。展品引得过往患者及家属纷纷驻足。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思茅区人民医院了解到,这些结石工艺品是思茅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自2016年成立以来,从所做过的手术中取出的结石组成。这些结石患者没有取走,医院就留下,作为标本泡在瓶子里。有时医护人员向患者科普时会指给他们看。
最近医院几名医护人员把这些结石加上鲜花、配饰,涂抹上颜色,用两天的时间做成了一个个精致的结石工艺品。此次共有展品160余件,其中最大的一颗结石体积达到了长8.5厘米,宽7厘米,高5.5厘米。
思茅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粟国春介绍,结石最开始是开刀取石治疗,结石基本上完整的取出来。而随着泌尿系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用微创腔镜技术就能将结石打碎或粉碎取出。因此取出来的结石也越来越小,这些留存下来的结石标本,也成为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见证。
结石展吸引不少患者及家属驻足观看,并连连称奇,还有不少人拍照给家人看。院方表示,此展览就是为了向市民普及结石病防治知识,让大家了解“石头”背后强大的杀伤力,引起对结石病的重视。如今看来,这样展览比做纸质宣传册效果要很多。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此,思茅区人民医院的医生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预防结石的建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成人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保证24小时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减少尿中结石浓度,有利于微小结石排出。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匡小颖
编辑/董伟